此生梦幻,缘业所转。随其所遭,敢择贵贱。
眠食既足,馀复何羡。缘尽则行,无可顾恋。
此生梦幻,缘业所转。随其所遭,敢择贵贱。
眠食既足,馀复何羡。缘尽则行,无可顾恋。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淡泊的心境,展现了对人生与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人以“此生梦幻,缘业所转”开篇,将人生的短暂与虚幻置于佛学的因果循环之中,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命运的不可控性。接着,“随其所遭,敢择贵贱”表达了顺应自然、不为外物所动的态度,强调了在面对生活中的起起伏伏时,不应过分追求或逃避地位的高低,而是要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眠食既足,馀复何羡”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淡泊名利的思想,指出在满足基本生存需求之后,对于物质财富的追求已无太大意义,体现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重视和对物质欲望的节制。最后,“缘尽则行,无可顾恋”则以一种超脱的姿态,阐述了当缘分消逝之时,应果断放手,不再留恋,这是一种对生命流转和自然法则的深刻理解,也是对人生有限性的深刻体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佛教中关于因果、缘起、空性的哲学思想,以及在世俗生活中保持内心平静、顺应自然、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