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屋三间俯一泓,坐来心目了然清。
今年雨足山泉壮,远答松涛云外声。
白屋三间俯一泓,坐来心目了然清。
今年雨足山泉壮,远答松涛云外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白屋与玉乳泉的和谐共生之景。
首句“白屋三间俯一泓”,以“白屋”点明建筑的朴素与洁净,“三间”则透露出居住空间的适度与温馨,“俯一泓”则生动地展现了白屋与水体的亲近关系,仿佛白屋是水的守护者,水是白屋的映照,两者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氛围。
次句“坐来心目了然清”,直接表达了诗人置身此景中的感受。通过“坐来”二字,将读者带入诗人的视角,仿佛读者也坐在白屋之内,与诗人一同欣赏眼前的美景。而“心目了然清”则强调了这种视觉与心灵上的纯净体验,无论是对自然景色的直观感受,还是内心情感的净化,都达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第三句“今年雨足山泉壮”,转而描述了自然界的动态之美。雨水丰沛使得山泉更加壮丽,不仅增加了泉水的水量,也赋予了山林生机勃勃的气息。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与和谐,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更替。
最后一句“远答松涛云外声”,将画面推向了更广阔的天地。远处的松涛与云外的声音相互应和,形成了一种超越视觉的听觉盛宴。这里的“远答”不仅指声音的传播,更蕴含着心灵的共鸣,仿佛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人与自然、过去与未来之间存在着一种深层次的对话与连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白屋、玉乳泉、山泉、松涛等自然元素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追求和对自然美的深切感悟。
几株残柳,斑驳创痕,僵立东风巷口。
栅有鸡喧,庭无鹤影,行到板扉慵叩。穿过回廊右。
总蛛多蝶少,草肥花瘦。
小桥下、纵横菱蔓,虾网鱼罾,荡起泥溜。
剩老石颓唐,欹卧墙阴,雨淋苔绣。当日小轩前后。
一片梧光桂影,蔚然深秀。
小榻棋声,短屏香篆,坐尽水阑清昼。此际难回首。
生客满、舆皂优俳相偶。
烟径里、偶然留恋,燕愁花恼,频频催我撩衣走。
又隔院、呼枭声透。
遍池塘绿染,夏浅如春。篁粉细,瀫纹匀。
正布谷声中,烟丝掩冉;玫瑰香里,雨脚因循。
万事苍茫,频年落托,八口支离望一身。
乡里暂归还道梦,琴书典尽始知贫。
却顾东轩壁上,蜗延藓蚀,旧题字、一半凝尘。
梅旋摘,酒初温。满庭草色,容易黄昏。
舐案馋蝇,麾之不去;窥灯黠鼠,旁若无人。
伤心难话,但閒支病骨,花看姊妹,药试君臣。
戏指文君说。正朝来、轻纨约扇,小衫裁葛。
翠竹阑边新露润,茉莉一枝吹雪。
好商略、画眉梳发。
冷淡风光偏细腻,有晓炉、烟影宵帘月。
侬把卷,尔弹瑟。从今妆阁休轻别。
伴清谈、泉烹绿茗,花笼雕合。
膏粉需时原不吝,单少金彄照骨。
且相对、小窗幽绝。
半点柔情千劫在,丈夫心、莫道真如铁。
索一笑,胜缯裂。
登阶肃拜,尽击珰殉难,一时人物。
铁马云车英气凛,白昼悲风撼壁。
天纵难回,心终不死,怨血飞霜雪。
刀尖镬上,伤哉多少英杰。
笑杀鼎鼎冠绅,建祠通款,旋踵阴谋发。
死与诸公相继耳,落得身名灰灭。
日瘦无光,湖流带咽,剑气森毛发。
岳于坟近,忠魂同哭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