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节苍骨耸,腻肤黄玉温。
苔间时卓地,月下屡敲门。
持赠松庐老,携寻水竹村。
归来倚空壁,夜气与俱存。
瘦节苍骨耸,腻肤黄玉温。
苔间时卓地,月下屡敲门。
持赠松庐老,携寻水竹村。
归来倚空壁,夜气与俱存。
这首诗描绘了筇竹杖的独特魅力与寓意深远。开篇“瘦节苍骨耸,腻肤黄玉温”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筇竹杖的外在形态,竹节瘦削而苍劲,竹皮光滑如温润的黄玉,展现出一种自然界的坚韧与优雅并存之美。接着,“苔间时卓地,月下屡敲门”则通过场景的变换,赋予筇竹杖以生命,它在苔藓间独立,于月光下敲响心灵之门,仿佛在呼唤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精神追求。
“持赠松庐老,携寻水竹村”两句,点明了筇竹杖的用途与传递的情感,它被作为礼物赠予年长的僧侣,或是陪伴行者探寻水边竹林的小径,象征着对智慧与自然的向往,以及与之相契的深厚情谊。最后,“归来倚空壁,夜气与俱存”则以静谧的画面收尾,筇竹杖归于宁静之所,与夜间的清气相伴,暗示着内心的平和与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筇竹杖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美,更蕴含了对简朴生活、自然和谐与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赵孟頫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之美的崇尚。
张公画龙人不识,笔法远自僧繇得。
挂向高堂神鬼惊,恍忽电光来破壁。
夜当渤澥开笔力,元气淋淫浸无极。
吞吐日月天地昏,摩荡云雷太阴黑。
江翻石转窅莫测,雪涛捲空铜柱侧。
洞庭扶桑非尔谁,颠倒沧溟为窟宅。
乃知前图只数尺,坐令万里起古色。
何当置我君山湖上之高峰,听此老翁吹铁笛。
团花染累吴蚕茧,五色文绫出金剪。
海风吹度滕王宫,南浦西山画帘卷。
天狗夜吠声如雷,东奎西壁昏煤炱。
土洲自可驾黄犊,铁箸何用画寒灰。
牛酥煼花春未老,湖上同谁剪芳草。
真珠酒泻紫蒲萄,金错刀镌红玛瑙。
六桥杨柳香雾深,吴娃一笑千黄金。
莫邪不作老龙舞,铁管自成丹凤吟。
软舆送别湖源道,江花照人日杲杲。
长风吹送书画船,先生眼空方醉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