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雪才消竹色,午钟迸起松声。
尚有巢乌岩际落,怪道游人树杪行。一峰兰若晴。
飞白乍看宸翰,来青旧识轩名。
不见隔云缇骑合,但听流泉坏道鸣。悽然物外情。
霁雪才消竹色,午钟迸起松声。
尚有巢乌岩际落,怪道游人树杪行。一峰兰若晴。
飞白乍看宸翰,来青旧识轩名。
不见隔云缇骑合,但听流泉坏道鸣。悽然物外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雪后山林的静谧景象。"霁雪才消竹色",写出了雪后新霁,竹林显得更加清新翠绿。"午钟迸起松声",午后的钟声在松林间回荡,增添了宁静中的生动。"巢乌岩际落",暗示了鸟儿在岩边觅食,而游人则在树梢上行走,画面富有动态感。
"一峰兰若晴",兰若即寺庙,晴朗的天气使得寺庙更显宁静,仿佛与世隔绝。接下来的"飞白乍看宸翰,来青旧识轩名",通过"飞白"和"来青"两个意象,表达了对来青轩主人书法艺术的赞赏,以及对轩名来历的熟悉。
然而,诗人的情感转向了深沉:"不见隔云缇骑合,但听流泉坏道鸣",表达了对往昔热闹场景的怀念,如今只能听到泉水在破败小径上的潺潺声,透露出一种凄凉和物是人非之感。
最后,"悽然物外情"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和对过去的感慨,整首诗以景寓情,展现了清幽山林中淡淡的哀愁。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