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公清庙瑟,窈窕拂朱丝。
事纪一朝胜,名从千古垂。
流传当共赋,惆怅不同时。
且要君颐解,宁辞匡说诗。
两公清庙瑟,窈窕拂朱丝。
事纪一朝胜,名从千古垂。
流传当共赋,惆怅不同时。
且要君颐解,宁辞匡说诗。
这首诗是宋代朱熹所作的《次知府府判二丈韵三首(其一)》中的第一首。诗中以“两公清庙瑟”开篇,形象地描绘了两位贤者的高尚品德如同清庙中的瑟琴,音色高雅,悠扬动听。接着,“窈窕拂朱丝”进一步渲染了这种高洁之气,仿佛在轻拂着朱红的琴弦,引人入胜。
“事纪一朝胜,名从千古垂。”这两句表达了对两位贤者事迹的赞美,认为他们的功绩虽仅在一时,但名声却能流传千古,永载史册。这不仅是对他们个人成就的肯定,也是对后世传承和纪念他们精神价值的一种期许。
“流传当共赋,惆怅不同时。”诗人在此表达了对与两位贤者共同传颂历史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遗憾之情,即未能与他们同时代,无法亲身参与这一盛举。
最后,“且要君颐解,宁辞匡说诗。”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读者能够理解并认同他对于两位贤者及其事迹的评价,同时也表明了自己愿意为此付出努力,即使需要解释或辩论,也绝不退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比喻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对古代贤者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历史传承和文化价值的深刻思考。
别君未月馀,情思一何渺。
两夕频梦君,宛在松门道。
花雨昼濛濛,深绿莺啼小。
于时见君来,坐石漫倾倒。
赠我以加餐,劝我归必早。
予即前致辞,为言山水好。
感君促归期,常恐及秋老。
有身难奋飞,却羡空中鸟。
遗书慰高堂,镫前复草草。
枕落忽惊翻,千峰月初晓。
关山月,关山月,山月高高漏未歇。
城头一夜戍角鸣,大帅平明大纛行,寒沙万里晓光白,斥堠千山烽火青。
昨从都尉下三山,复逐轻车出汉关。
三边积雪埋头白,五夜胡风彻甲寒。
月色营前凝望久,重窥记自葱岭首。
多情不舍出塞骑,犹为离人照刁斗。
关山月,愿分一半清皎光,为照闺中望月常如此。
塞上征人行未已,醒时惆怅月照席,梦里空迷塞烟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