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几对寒碧,忘言心自闲。
岂知宜寂士,灭迹青峰间。
隐几对寒碧,忘言心自闲。
岂知宜寂士,灭迹青峰间。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超然的画面。诗人坐在窗前,面对着一池寒碧的水,心境宁静,仿佛与世隔绝。他似乎在思考,又或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达到了忘言的境界。诗中的“岂知宜寂士,灭迹青峰间”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山林、远离尘嚣的向往和追求。他想象自己如同一位遁世的高人,隐匿于青翠的山峰之间,远离尘世的喧嚣,心灵得到了真正的宁静和平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外界纷扰的超脱。寒碧的水、幽静的山峰、淡雅的香烟,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隐逸世界,让人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诗中所传达的意境,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一种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文化精神。
亭上秋风,记去年袅袅,曾到吾庐。山河举目虽异,风景非殊。功成者去,觉团扇、便与人疏。吹不断,斜阳依旧,茫茫禹迹都无。
千古茂陵词在,甚风流章句,解拟相如。只今木落江冷,眇眇愁余。故人书报,莫因循、忘却蓴鲈。谁念我,新凉灯火,一编太史公书。
无边香色。记涉江自采,锦机云密。
剪剪红衣,学舞波心旧曾识。
一见依然似语,流水远、几回空忆。
看□□、倒影窥妆,玉润露痕湿。闲立。翠屏侧。
爱向人弄芳,背酣斜日。料应太液。
三十六宫土花碧。
清兴凌风更爽,无数满汀洲如昔。
泛片叶、烟浪里,卧横紫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