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春两眼不曾饥,饱拣花枝到柳枝。
哀乐无端生杀外,河山有样去来时。
狂夫顾笑难消汝,哑女当歌拟倩谁。
何事延陵观乐客,强删苗黍下泉诗。
方春两眼不曾饥,饱拣花枝到柳枝。
哀乐无端生杀外,河山有样去来时。
狂夫顾笑难消汝,哑女当歌拟倩谁。
何事延陵观乐客,强删苗黍下泉诗。
这首诗是王夫之在明末清初所作的《广遣兴五十八首》中的第五十八首。诗人以春天为背景,通过对花枝与柳枝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对生活情趣的独特感受。首句“方春两眼不曾饥”,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极度热爱,仿佛连眼睛都因欣赏而满足。
接下来,“饱拣花枝到柳枝”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沉迷,他如同一个贪婪的美食家,尽情品味着春天的各种色彩和形态。“哀乐无端生杀外”则转向人生的感慨,暗示即使在大自然中寻求慰藉,也无法完全摆脱世事的悲欢离合。
“河山有样去来时”描绘了大自然的永恒变迁,暗示人生如流水,无论喜怒哀乐,都在时光的流转中不断更迭。“狂夫顾笑难消汝”和“哑女当歌拟倩谁”两句,通过“狂夫”与“哑女”的形象,寓言般地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言说的情感的无奈和孤独。
最后,诗人以“何事延陵观乐客,强删苗黍下泉诗”作结,借用了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延陵季子)的典故,表达自己虽身处乱世,但仍试图从自然和艺术中寻找乐趣,然而这种乐趣终究难以持久,如同“强删苗黍下泉诗”,试图留住流逝的美好时光。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丰富,既有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王夫之独特的文学风格。
彼美人兮,婉相对、珊珊欲下。
恰满院、月华如洗,花枝低亚。
盼到圆时仍未满,看当开半还愁谢。
与花神、月姊细商量,归来罢。怜嫩蕊,银瓶泻。
爱清影,晶帘挂。奈晚妆犹怯,镜台初架。
二十馀年芳草恨,两三更后长吁夜。
几时将,络秀旧心情,呼儿话。
竹影摇窗,瓶花落案,昼景依然。
奈春困难支,宿酲未解,凤团初熟,兽碳犹燃。
漫检湘囊,笑拈银管,金屑毵毵素指传。
湘帘外,袅云烟一缕,缭绕花前。阑干徙倚俄延。
渐粉腕娇凭小婢肩。任宝鸭香消,懒添兰麝;
云鬟斜堕,慵整珠钿。
半晌懵腾,片时掩冉,一枕邯郸别有天。
还堪恋,怕柔肠乍冷,愿与流连。
移得明珠,聘来碧玉,须知我见犹怜。
打桨亲迎,归帆鸥梦同圆。银屏十二香深处。
耐春寒、半臂应添。好留连、翠幕朱阑,月静花妍。
海门秋老鱼龙定,称词人彩笔,黛染轻烟。
一斛香螺,替描十样眉尖。
为它更祝宜男佩,慰含饴、笑卜堂前。
捲湘帘、回首东风,流水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