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眼醉向晚,甘心醒似狂。
形骸随酩酊,谈笑助轩昂。
舞袖翻宜窄,歌声不厌长。
高城涌明月,风景正虚凉。
举眼醉向晚,甘心醒似狂。
形骸随酩酊,谈笑助轩昂。
舞袖翻宜窄,歌声不厌长。
高城涌明月,风景正虚凉。
这首诗《醉后》由宋代诗人刘敞所作,描绘了诗人醉酒后的独特心境与景象。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醉酒之人的精神状态和周围环境的氛围。
首句“举眼醉向晚”,开篇即点出时间背景——傍晚时分,诗人醉眼朦胧,举目四望,似乎在寻找着什么,或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接下来的“甘心醒似狂”,则表达了诗人对醉酒状态的自我认同,仿佛清醒时的理性与克制,在醉酒后变得如同狂放不羁,展现出一种超脱常态的自由与洒脱。
“形骸随酩酊,谈笑助轩昂”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醉酒者的行为举止。形体随着酒力的影响而显得慵懒散漫,但交谈笑声却依然高昂,充满活力,形成了一种矛盾而又和谐的画面。这种状态下的言行,既体现了醉酒带来的放松与释放,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豪情与自信。
“舞袖翻宜窄,歌声不厌长”则通过具体的动作和声音,进一步渲染了醉酒后的欢乐氛围。舞袖翻飞,即使衣袖略显狭窄,也阻挡不了舞动的热情;歌声悠扬,即便延长也不觉得厌倦,充分展现了醉酒之人忘我投入、尽情享受的状态。
最后,“高城涌明月,风景正虚凉”两句,将视角转向了醉酒后的外部环境。高耸的城墙之上,一轮明月缓缓升起,月光洒落,给四周的景致增添了几分清冷与宁静。这样的景色不仅为诗境增添了美感,也映照出了诗人醉后心灵世界的某种平静与超脱,或许在这一刻,他暂时忘却了尘世的烦恼,找到了内心的安宁。
整体而言,《醉后》一诗通过对醉酒状态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个性与情感世界,也通过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既热烈又宁静的意境,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受。
七人四百九十岁,吴家堂上看花灯。
皓首庞眉方满坐,金杯玉碗出清冰。
三寸黄柑浑似蜜,百壶春酒况如渑。
今日相逢总知己,老夫欢喜欲飞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