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畚至洛阳,杖策游北门。
天下尽兵甲,豺狼满中原。
明夷方遘患,顾我徒崩奔。
自惭菲薄才,误蒙国士恩。
位重任亦重,时危志弥敦。
西北未及终,东南不可吞。
进则耻保躬,退乃为触藩。
叹息嵩山老,而后知其尊。
荷畚至洛阳,杖策游北门。
天下尽兵甲,豺狼满中原。
明夷方遘患,顾我徒崩奔。
自惭菲薄才,误蒙国士恩。
位重任亦重,时危志弥敦。
西北未及终,东南不可吞。
进则耻保躬,退乃为触藩。
叹息嵩山老,而后知其尊。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在战乱时期的内心矛盾与痛苦。诗人以"荷畚至洛阳,杖策游北门"开篇,表达了自己身处战乱之中,行走于洛阳城北门附近的情景。"天下尽兵甲,豺狼满中原"则形象地描述了整个国家陷入战争与混乱的状况。
接着,诗人表露出了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和自责。"明夷方遘患,顾我徒崩奔"显示了诗人面对外界的压力和困境时内心的恐惧和逃避。而"自惭菲薄才,误蒙国士恩"则是诗人对于自己才能有限、未能回报国家恩惠的一种自责之情。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的情感变得更加复杂。"位重任亦重,时危志弥敦"表达了诗人对当前职责的认识和决心,即便是在危机四伏的情况下,也要坚持自己的使命。而"西北未及终,东南不可吞"则可能是指战事纷争,国内矛盾重重,无处安身。
最后,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嵩山老"的不同,表达了对于那些能够超脱世俗、隐居山林之人的向往。"进则耻保躬,退乃为触藩。叹息嵩山老,而后知其尊"中透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失望和对高洁生活态度的敬仰。
整首诗充满了深刻的自省与时代感,通过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的反思,展现出一位士人的内心世界。
海风吹凉薄璇宇,桂压钩栏秋作主。
银湾凝月澹游溶,云彩粼粼鶱凤羽。
玉帐悬沙塞梦寒,沙泪啼秋山迸泉。
哀蛬不解论心素,金字空侯挑夜弦。
大漠沙如云,去京三万里。
弦声隔秦城,无路入君耳。
七星西横露漫漫,金刀剪衣丁夜眠。
他日赐金高似屋,嫖姚应是□婵媛。
玉堂松柏高萧森,老子时时庄舄吟。
久矣京衢厌尘土,兹焉海浦觅园林。
西清供事有佳兴,南浦独返无留心。
著书藏稿名山远,读易探蓍理窟深。
春流沄沄败冰暖,昼日曀曀高天阴。
离情竟作一发箭,交道终期百鍊金。
众宾怀抱付杯酒,二子德色堕衣襟。
人生会合有天命,□□□□□商参。
前村梅花如玉削,后村皑皑雪飘礡。
背月隐隐出云端,不照欢喜照寂寞。
此时百草已无芳,此景幽然凝望暯。
绝胜王郎泛虚舟,夜色空濛满溪壑。
几度暗香四碧寒,不厌网衣虚锦㜰。
微醺击缶当丝簧,茅竹何曾涂舟艧。
市道不交苔径深,寂无肉食有藜藿。
幽人贞吉万虑消,直比雪洲春水落。
雪洲春水味且甘,流到于今味更薄。
少味方是还天和,一勺真可洗炎熇。
豪华踪迹今何在,年年月照梅花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