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锡从初地,布金种福田。
兽蹲承跌座,鸟喜结花毡。
芝产灵池润,松滋甘露偏。
禅心明皎月,兹事已千年。
飞锡从初地,布金种福田。
兽蹲承跌座,鸟喜结花毡。
芝产灵池润,松滋甘露偏。
禅心明皎月,兹事已千年。
这首明代诗人黄廷用的《乙丑冬重过古囊(其五)》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佛教修行场景。首句“飞锡从初地”暗示僧人轻装出行,从初始之地启程,可能是指僧人的修行之旅。"布金种福田"则象征着通过布施积累善行,为来世种下福报。
接下来的两句“兽蹲承跌座,鸟喜结花毡”,形象生动,动物们似乎对佛法有所感应,兽儿静候在禅师座前,鸟儿则欢快地围绕着禅修的场所筑巢,营造出和谐共处的氛围。
“芝产灵池润,松滋甘露偏”进一步描绘了修行环境的清幽与神圣,灵芝生于池边,松树吸收着甘露,这些自然景象都寓含着佛法的滋养和庇护。
最后两句“禅心明皎月,兹事已千年”,以明亮的禅心比喻修行者的内心清澈如皎洁明月,表达出这种修行的深远历史和恒久价值,已经延续千年。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象征手法,展现了佛教修行的意境和深远影响,体现了作者对禅修生活的敬仰和对佛法传承的感慨。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步屐寻春犯雪泥,村南村北鹁鸠啼。
堕梅残白犹明树,著柳暗黄初映堤。
风景快晴云擘絮,江天未暮日悬规。
最怜碧涨侵沙尾,更傍横桥一杖藜。
娈童娇丽质,践董复超瑕。
羽帐晨香满,珠帘夕漏赊。
翠被含鸳色,雕床镂象牙。
妙年同小史,姝貌比朝霞。
袖裁连璧锦,笺织细种花。
揽裤轻红出,回头双鬓斜。
懒眼时含笑,玉手乍攀花。
怀猜非后钓,密爱似前车。
足使燕姬妒,弥令郑女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