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新霁自安乐山至秦亭山道中作》
《新霁自安乐山至秦亭山道中作》全文
清 / 厉鹗   形式: 古风

肩舆虽劳人,幽寻息吾趾。

还如履白云,横度青嶂里。

一里一徘徊,林鸟哢迟晷。

稍稍数家村,劙桑课春事。

尘网幸见疏,吾土兼信美。

野风香落梅,深竹照流水。

昨来忽晴阴,浮生正如此。

犹持入山心,逦迤向城市。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安乐山至秦亭山途中所见的自然美景与内心感受。诗中以“肩舆”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旅途的劳顿,但“幽寻”二字却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追求。接下来,“还如履白云,横度青嶂里”,运用比喻手法,将行走比作在白云之上穿越青山,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一里一徘徊,林鸟哢迟晷”两句,通过描写林间小鸟的啼鸣,以及时间的缓慢流逝,进一步渲染了旅途中的宁静与悠闲。随后,“稍稍数家村,劙桑课春事”则转而描绘了沿途村庄的景象,农人在春天忙碌着,播种希望,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生活画卷。

“尘网幸见疏,吾土兼信美”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渴望,同时也对这片土地的美丽给予了高度评价。接着,“野风香落梅,深竹照流水”两句,通过嗅觉和视觉的双重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清新与和谐之美,梅花的香气与竹影倒映在流动的溪水中,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最后,“昨来忽晴阴,浮生正如此”两句,诗人以自然界的天气变化来比喻人生的无常,暗示了生命短暂而又多变的本质。“犹持入山心,逦迤向城市”则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繁华都市,心中仍怀有对自然山水的向往与热爱,体现了其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心灵境界,是一首富有诗意与哲思的作品。

作者介绍
厉鹗

厉鹗
朝代:清   字:太鸿   号:樊榭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生辰:1692-1752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李绂在浙江主持乡试时,看到厉鹗的试卷,大为欣赏。厉鹗于该年考中举人。进京以后,以诗为汤右曾所赏识,但未能考中进士。乾隆元年(1736年),为浙江巡抚程元章推荐,参加“博学鸿词”考试。由于考试过程中,误将《论》置于《诗》前,以不合程式再次名落孙山。
猜你喜欢

鹧鸪天

绿色吴笺覆古苔。濡毫重拟赋幽怀。

杏花帘外莺将老,杨柳楼前燕不来。

倚玉枕,坠瑶钗。午窗轻梦绕秦淮。

玉鞭何处贪游冶,寻遍春风十二街。

(0)

减兰十梅/减字木兰花·其一残

香苞渐少。满地残英寒不扫。传语东君。

分付南枝桃李春。东风吹暖。南北枝头开烂熳。

一任飘吹。已占东风第一枝。

(0)

蔡谟公归田赠别

法持三尺弼皇尧,盛德英风满市朝。

千里关山思召伯,十年海内重皋陶。

遨游上界星辰近,出入中天雨露饶。

何用烧灯歌法活,只须洗耳听鸣韶。

(0)

蓦山溪·其一次韵徐明叔

神仙院宇,记得春归后。

蜂蝶不胜闲,惹残香、萦纡深透。

玉徽指稳,别是一般情,方永昼。因谁瘦?

都为天然秀。桐阴未减,独自携芳酎。

再弄想前欢,拊金樽、何时似旧。

凭谁说与,潘鬓转添霜,飞陇首。

云将皱,应念相思久。

(0)

好事近·其二

春到雨初晴,正是小楼时节。

柳眼向人微笑,傍阑干堪折。

暮山浓淡锁烟霏,梅杏半明灭。

玉斝莫辞沈醉,待归时斜月。

(0)

谢恩诗

当宁宵衣务得贤,草茅何足副详延。

天人要语垂清问,仁敬陈言上奏篇。

愧乏谋猷裨乙览,忽惊姓字首胪传。

乾坤大德知难报,誓秉孤忠铁石坚。

(0)
诗词分类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诗人
王徽之 蔡世远 萧瑟瑟 韩鑅 任希古 马光祖 法藏 靳学颜 沈如筠 戚夫人 鲁宗道 孔稚圭 陆景初 徐彦若 善生 韦承庆 李琮 滕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