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节声名盖一时,夫人淑德最相宜。
便甘布素从高隐,不惜花钿拯众饥。
萱草未乾堂下土,杨花已应梦中诗。
如今多少王孙饿,进食哀怜复有谁。
伟节声名盖一时,夫人淑德最相宜。
便甘布素从高隐,不惜花钿拯众饥。
萱草未乾堂下土,杨花已应梦中诗。
如今多少王孙饿,进食哀怜复有谁。
这首挽词《陈夫人挽词》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通过对陈夫人的追忆与赞颂,展现了其高尚的品德与无私的精神。
首句“伟节声名盖一时”,开篇即以“伟节”形容陈夫人的气节之高,声名之盛,足以盖过同时代之人,展现出她的非凡影响力。接着“夫人淑德最相宜”进一步强调了陈夫人的美德,与她所处的时代环境最为和谐,暗示其品德之高尚。
“便甘布素从高隐,不惜花钿拯众饥。”这两句描绘了陈夫人甘于清贫,选择隐居的生活方式,却在需要时慷慨解囊,救助饥饿的人们,体现了她的仁慈与大爱。
“萱草未乾堂下土,杨花已应梦中诗。”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将陈夫人的去世比作萱草凋零,杨花飘散,既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之情,也暗含了对陈夫人精神永存的期待,如同梦境中的诗歌一般,虽短暂却永恒。
最后,“如今多少王孙饿,进食哀怜复有谁。”诗人通过反问,表达了对当今社会中许多贵族子弟因种种原因而遭受饥饿的忧虑,同时也对陈夫人生前的善行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在她之后,能够像她一样给予他人帮助和关爱的人已经不多。
整体而言,这首挽词深情地表达了对陈夫人的怀念与敬仰,通过描绘其高尚品德与无私奉献,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道德与仁爱的重视。
秋风泠泠蛩唧唧,中夜起坐长太息。
我初避兵去城邑,田野相逢半亲识。
扁舟遇雨烟村出,白版溪门主人立。
鸡黍开尊笑延入,手持钓竿前拜揖。
十载乡园变萧瑟,父老诛求穷到骨。
一朝戎马生仓卒,妇人抱子草间匿。
津亭无船渡不得,仰视乌鹊营其巢。
天边矰?犹能逃,我独何为委蓬蒿。
搔首回望明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