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是华严,三身五蕴兼。
底缘名佛手,一物不曾拈。
全体是华严,三身五蕴兼。
底缘名佛手,一物不曾拈。
这首诗以“咏佛手”为主题,通过“全体是华严,三身五蕴兼”两句,巧妙地将佛学中的“华严”思想与佛手这一具体物象相结合,展现了佛手作为象征物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接下来,“底缘名佛手,一物不曾拈”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哲思,暗示了佛手虽名为佛手,但其本质并非在于被“拈”取,而是在于其内在的法性和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佛手的描绘和思考,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表象、深入内心世界的佛教哲学观念。它强调的是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联系,而非外在形式或表面特征。通过这样的表达方式,诗人引导读者去思考和领悟更深层次的真理与智慧,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精神境界和人生哲理的追求。
画堂六月飞严霜,客持此幅梅花芳。
乍窥疑浮初月影,细对忽丽繁星芒。
塞垣风高吹石裂,岭南天低不受雪。
何似孤山处士家,一段西湖弄华月。
梅花此时殊有韵,青鸟遥传海山信。
度水盈盈玉雪肤,含风袅袅堆鸦鬓。
万种心情春酒缸,起为花神酹一觞。
谁怜白贲元无价,空复红芳号假王。
会稽山农骨已冷,梦入梅花呼不醒。
巡檐且索屋三间,负郭何须田二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