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这首《声声慢·秋声》是南宋词人蒋捷的一首描绘秋夜景象和情感的词作。词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深巷红叶、豆雨风鸣、更鼓声断、远方友人、邻灯砧声以及秋虫鸣叫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深沉的秋夜氛围。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以黄花和红叶象征秋色,渲染出秋意浓重的环境。"凄凉一片秋声"直接点题,透露出词人的孤寂情绪。"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豆雨轻敲,风声微响,构成了一种宁静又略带哀愁的音响效果。
"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描述了夜深人静,更鼓声稀疏地响起,暗示时间的流逝和词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借故人之远,表达对友人的思念,铃声则增添了离别的寂寥。
下片转而描绘夜晚军营中的声音,"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展现了边塞的战事气氛,与词人的内心愁绪相呼应。"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通过邻家的灯光和砧声,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寂静和思乡之情。
最后,"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词人将自己的愁绪寄托于秋虫和雁鸣,形象地表达了无法言说的愁苦,以及希望远方的人能感受到这份情感的愿望。
总的来说,蒋捷的这首《声声慢·秋声》以丰富的音响描绘和深情的笔触,展现了秋夜的寂寥、怀旧和愁绪,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