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月可怜春,房栊映玉人。
思繁纤指乱,愁剧翠蛾颦。
授色歌频变,留宾态转新。
曲终仍自叙,家世本西秦。
花月可怜春,房栊映玉人。
思繁纤指乱,愁剧翠蛾颦。
授色歌频变,留宾态转新。
曲终仍自叙,家世本西秦。
这首明代诗人王廷陈的《闻筝二首(其二)》描绘了一幅春夜弹筝的画面。"花月可怜春"一句,以春夜的花好月圆为背景,渲染出一种温馨而感伤的氛围。"房栊映玉人"则通过窗户中映照出的女子形象,暗示了弹筝者的美丽和娴雅。
"思繁纤指乱"细致刻画了女子弹奏时的专注与情感纷扰,"愁剧翠蛾颦"进一步表达了她内心深处的愁绪,使得筝声带上了浓厚的情感色彩。"授色歌频变"描述了乐曲旋律的变化,反映出弹筝者技艺的高超和情感表达的丰富。
"留宾态转新"暗示了在宾客面前,女子的演奏状态越发迷人,引人入胜。最后两句"曲终仍自叙,家世本西秦"揭示了筝女的身世,原来她来自遥远的西秦之地,增添了诗歌的历史感和人物的神秘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筝声为线索,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的才情与情感世界,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音乐艺术的欣赏和对女性才情的赞美。
清旦漱玉齿,焚香讽道书。
朗吟百神卫,万遍袪灾虞。
至人昔有语,上智乃如愚。
谷虚神以存,累遣体应舒。
大隐在城市,岂必侣樵渔。
林卧观众芳,水木及春馀。
青阳忽巳暮,不乐复何如。
览镜彫朱颜,发白不满梳。
兴来理瑶瑟,且复对浮蛆。
诵君东郊作,吾亦赋归欤。
久怀名山游,登赏春巳暮。
言寻紫芝约,颇适沧洲趣。
巉巉石抱城,泯泯江流雾。
憩涧挹飞泉,攀萝荫芳树。
临川足鱼鸟,揽泽多蘅荰。
兴发挥绿觞,浩歌谁与晤。
弱水隔烟涛,蓬瀛渺天路。
岂无乘鹤仙,云中自来去。
人世多嚣尘,流光草间露。
嘉会良足怡,转盻巳成故。
何当巢云松,脱迹葆贞素。
献岁开元祚,丽景耀神京。
彤庭祥雾合,钟山佳气盈。
天曹肃弘敞,巍阁峻且清。
北瞻鳷鹊观,东瞰凤凰城。
修庑俨槐柏,列署映瑶瑛。
虚薄蒙皇眷,缪此忝持衡。
跂昔繁名哲,一一惟国桢。
蟠木讵为用,华章忽滥婴。
本乏资世器,幸遭休运明。
萤光思向日,涔滴愧输瀛。
夙夜怀山甫,懿德诚可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