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窗烟黛销眉梢,落日近横桥。
玉笛才闻,碧霞初断,赢得水沈消。
口脂试了樱桃润,馀晕入鲛绡。
七曲屏风,几重帘幕,人静画楼高。
绿窗烟黛销眉梢,落日近横桥。
玉笛才闻,碧霞初断,赢得水沈消。
口脂试了樱桃润,馀晕入鲛绡。
七曲屏风,几重帘幕,人静画楼高。
这首《少年游·冬暮》描绘了一幅冬日黄昏时分,室内女子独处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在绿窗前的悠闲与寂寞。
“绿窗烟黛销眉梢”,开篇以“绿窗”点明室内环境,暗示女子所处的幽静与雅致。“烟黛销眉梢”则描绘女子轻施淡妆,眉间略施烟黛,既显其温婉,又添几分神秘。这一句通过细腻的细节描写,展现了女子的美丽与精致。
“落日近横桥”,将视线转向室外,夕阳即将西下,余晖洒在横桥之上,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这一景象不仅渲染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女子内心的孤独与感伤。
“玉笛才闻,碧霞初断”,玉笛声起,似乎为这寂静的时刻增添了几分生机,但随着笛声的结束,碧霞(可能指云霞)也渐渐消失,再次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静谧。笛声与云霞的交替,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
“赢得水沈消”,“水沈”即香料,此处指女子点燃香料以驱散寒冷或营造氛围。通过这一细节,进一步表现了女子在冬日里的闲适与对生活的享受。
“口脂试了樱桃润,馀晕入鲛绡”,女子尝试使用口脂,使嘴唇如樱桃般红润,而“馀晕入鲛绡”则可能是指女子身上的衣物或床单上留下了淡淡的香气,或是女子在室内活动后留下的痕迹。这一句通过“馀晕”一词,巧妙地将香气与女子的活动联系起来,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
“七曲屏风,几重帘幕,人静画楼高”,最后四句进一步描绘了室内装饰的华丽与空间的层次感。七曲屏风、几重帘幕,不仅增加了空间的深度,也暗示了女子生活的富足与品味。而“人静画楼高”则直接点明了女子所在位置的高雅与宁静,同时也暗含了她内心的孤独与向往。
整体而言,《少年游·冬暮》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一个冬日黄昏时分,女子在室内独处的场景,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有对孤独与寂寞的深刻体验。
我在江陵少年日,知有杨琼初唤出。
腰身瘦小歌圆紧,依约年应十六七。
去年十月过苏州,琼来拜问郎不识。
青衫玉貌何处去,安得红旗遮头白。
我语杨琼琼莫语,汝虽笑我我笑汝。
汝今无复小腰身,不似江陵时好女。
杨琼为我歌送酒,尔忆江陵县中否。
江陵王令骨为灰,车来嫁作尚书妇。
卢戡及第严涧在,其馀死者十八九。
我今贺尔亦自多,尔得老成余白首。
未勘银台契,先排浴殿关。
沃心因特召,承旨绝常班。
飐闪才人袖,呕鸦软举镮。
宫花低作帐,云从积成山。
密视枢机草,偷瞻咫尺颜。
恩垂天语近,对久漏声闲。
丹陛曾同立,金銮恨独攀。
笔无鸿业润,袍愧紫文殷。
河水通天上,瀛州接世间。
谪仙名籍在,何不重来还。
江春今日尽,程馆祖筵开。
我正南冠絷,君寻北路回。
谋身诚太拙,从宦苦无媒。
处困方明命,遭时不在才。
踰年长倚玉,连夜共衔杯。
涸溜沾濡沫,馀光照死灰。
行看鸿欲翥,敢惮酒相催。
拍逐飞觥绝,香随舞袖来。消梨抛五遍,娑葛?三台。
已许尊前倒,临风泪莫颓。
枕截文琼珠缀篇,野人酬赠壁州鞭。
用长时节君须策,泥醉风云我要眠。
歌眄彩霞临药灶,执陪仙仗引炉烟。
张骞却上知何日,随会归期在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