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梁宣王挽词三首·其一》
《梁宣王挽词三首·其一》全文
唐 / 宋之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贵藩尧母族,外戚汉家亲。

业重兴王际,功高复辟辰。

爱贤唯报国,乐善不防身。

今日衣冠送,空伤置醴人。

(0)
鉴赏

这是一首颂扬古代贤君、哀悼逝者的挽词,通过对前朝贵族母系家族和外戚关系的描述,以及对其治国理政之功绩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逝者贤行的怀念与崇敬。

“贵藩尧母族,外戚汉家亲”两句点出了逝者的高贵身份和家族背景,其母亲出自尧帝之后,而其本人则是汉朝皇室的近亲,这种双重的尊贵血统为其在政治上取得崇高地位奠定了基础。

“业重兴王际,功高复辟辰”两句则描绘了逝者在政坛上的杰出成就。其中,“业重”指的是治国安邦的重任,“兴王际”则是恢复和发展王朝的事业;“功高”强调其政绩之高,“复辟辰”象征着时光的回转,可能暗示逝者有恢复往日荣光的能力。

接着,“爱贤唯报国,乐善不防身”两句表达了逝者的品德和为官理念。其“爱贤”指对人才的欣赏与提拔,而这种行为是为了国家的需要;“乐善”则是喜好行善之意,“不防身”意味着在做好事时毫无私心,只想利益他人。

最后,“今日衣冠送,空伤置醴人”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哀悼。其中“今日衣冠送”指的是当下举行的送别仪式,衣冠代表着逝者生前的形象和地位;“空伤置醴人”则是说即使摆设了祭祀用的酒食,但此刻却只能徒增哀思,感慨于逝者的不在。

整首挽词通过对逝者家族背景、政治成就、品德理念以及个人哀悼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位古代贤君的全貌,以及诗人对于其逝世的深切怀念。

作者介绍
宋之问

宋之问
朝代:唐   字:延清   籍贯:汾州(今山西汾阳市)   生辰:约656 — 约712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猜你喜欢

陈肖平擢守大名且得长孙短言赠行兼以志喜·其一

邢台今辅郡,此去况专城。

人望使君至,当如澶水清。

何心萦紫绶,雅志在苍生。

肯让循良传,独高汉吏名。

(0)

题沈节妇卷侍御钦华大母也

矗矗山上石,青青石上松。

托根既以异,贞干凌苍穹。

不随春色荣,肯随秋风靡。

春去秋来自岁年,年年劲节常如此。

吁嗟乎,沈母之操无乃是。

结发事良人,夙夜奉姑嫜。

灿灿红罗襦,上结双鸳鸯。

殷勤不惜理蘋藻,此生自分能偕老。

人事从来错迕多,连理摧残何太蚤。

上有垂白亲,下有呱呱子。

嗟哉夫子心,九原应不死。

夫君死兮何敢生,夫心不死何敢死。

朝供菽水暮和丸,一旦红颜为君毁。

有儿作赋能凌云,自言持此报夫君。

平原未竟生前志,长吉忽修地下文。

独抚遗孙心最苦,指点遗经泪如雨。

凉月娟娟照素帏,严霜片片栖寒杼。

黄鹄歌成倍惨然,夜夜愁闻绿树鹃。

幽谷倏回白日照,玺书赢得君王怜。

六十年前相永诀,记得托孤言更切。

儿今有子已高骞,鹄立中朝称俊杰。

豸服归来称寿觞,北堂大母年方耋。

赭然颜上丹,犹是盈盈双眼血。

皭然心上冰,飞作萧萧双鬓雪。

三春桃李竞妍华,后彫惟有贞松节。

吁嗟乎,石可泐,松可折,沈母之名不可灭。

(0)

送丁勺原侍御左迁潞安司理·其一

樽酒论心日,怜君意气赊。

一麾辞汉阙,五月向天涯。

匹马孤城暮,荒村落日斜。

贾生馀涕泪,空自洒长沙。

(0)

答周元孚尚宝·其三

书来云梦泽,问我五湖波。

浩渺同明月,差池隔绛河。

辟畦分雨竹,结屋带烟萝。

东下江风便,扬帆试一过。

(0)

和曾少沂泊舟绿萝庵韵

明月蛾眉若个边,怜君归思在秋先。

官程半借祇园树,客梦长回栈道烟。

入眼花枝何冉冉,留人燕子故翩翩。

终知沈陆成高隐,不羡金貂满座蝉。

(0)

刘昆山以重九日举子贻此为贺

县斋秋色照悬弧,梦里熊罴悦自符。

昆岫故应辉片玉,冰壶今见出明珠。

高阳裔远繁芳芷,九日人生系紫萸。

君是慈君谁不颂,新谣并入凤将雏。

(0)
诗词分类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诗人
萧统 朱瞻基 黄清老 李齐贤 王微 王贞白 徐灿 仓央嘉措 尤袤 黄任 瞿佑 陈廷敬 钱镠 姚燧 高骈 谭用之 崔道融 王庭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