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无风雅,人多北鄙声。
悲歌从易水,慷慨始荆卿。
汝爱鼓刀客,应藏击筑名。
平生事游侠,莫使酒人轻。
燕国无风雅,人多北鄙声。
悲歌从易水,慷慨始荆卿。
汝爱鼓刀客,应藏击筑名。
平生事游侠,莫使酒人轻。
这首诗《送客入燕》由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对燕国历史人物的追忆与感慨,展现了对古代侠义精神的向往与颂扬。
首句“燕国无风雅,人多北鄙声”,开篇即以燕国的历史背景引入,指出燕国虽有豪情壮志之士,却缺乏文雅之风,暗示了燕地文化的独特性与复杂性。接着,“悲歌从易水,慷慨始荆卿”两句,通过易水和荆轲的故事,描绘出一种慷慨激昂、不畏生死的英雄气概,表达了诗人对古代侠士精神的崇敬之情。
“汝爱鼓刀客,应藏击筑名”,这两句转而谈论到燕国的普通百姓,尤其是那些从事体力劳动的劳动者,如鼓刀客(即打铁工人),他们虽然平凡,但同样拥有自己的尊严与价值,不应被忽视或轻视。“平生事游侠,莫使酒人轻”,最后两句则强调了对游侠精神的推崇,呼吁社会不应仅以饮酒为乐的人来评判一个人的价值,而是要尊重每一个追求正义与勇敢生活的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燕国历史人物和普通百姓的描绘,以及对古代侠义精神的颂扬,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中公正、尊重和平等价值观的向往。
车厂村,青山为壁溪为门。
中有良田几千亩,父老菑畬子孙守。
上有租税供天家,下有余粮活子妇。
生不见县吏面,老不入县官衙。
年年饱看桃源花,一朝部符忽下县。
农家田是王家佃,分茅故府有藏书,蕞尔齐民敢私擅。
赫赫王家奴,巍巍贤令君。
红旗耀白日,遍插峰头云。峰头云,泪如雨。
从此农家无寸土。
王家赋重皇家轻,嗟我乃作王家氓。
催租吏来谷未熟,鸡飞过篱儿女哭。
吞声不敢惹吏嗔,拌向前村卖黄犊。
我今捧檄来咨询,村民语我双泪沦。
但愿死作皇家鬼,不愿生作王家人。
村民村民毋蹙蹙,此日明良正相勖。
为尔谱作车厂歌,聊当监门图一幅。
《车厂歌》【清·劳乃宣】车厂村,青山为壁溪为门。中有良田几千亩,父老菑畬子孙守。上有租税供天家,下有余粮活子妇。生不见县吏面,老不入县官衙。年年饱看桃源花,一朝部符忽下县。农家田是王家佃,分茅故府有藏书,蕞尔齐民敢私擅。赫赫王家奴,巍巍贤令君。红旗耀白日,遍插峰头云。峰头云,泪如雨。从此农家无寸土。王家赋重皇家轻,嗟我乃作王家氓。催租吏来谷未熟,鸡飞过篱儿女哭。吞声不敢惹吏嗔,拌向前村卖黄犊。我今捧檄来咨询,村民语我双泪沦。但愿死作皇家鬼,不愿生作王家人。村民村民毋蹙蹙,此日明良正相勖。为尔谱作车厂歌,聊当监门图一幅。
https://shici.929r.com/shici/NukC9HmPV.html
昔人创祭诗,岁暮例一作。
我诗虽不工,颇亦出心腹。
闲庭少尘事,清供役童仆。
微闻古梅香,发此春笋束。
悲欢纪踪迹,聊可岁华读。
请更抒写之,登堂代巫祝。
鄙生实愚贱,凡好皆不欲。
十三趋庭闻,十五媚奇服。
十九始出游,篇章渐恢拓。
浮沈入朝籍,咏叹杂饘粥。
朝登饭颗山,暮辄督邮辱。
饥驱及三十,辕下屡局促。
谓诗实穷人,孔也赏端木。
谓诗折官职,一品会昌录。
古今异丰啬,何以敦勉勖。
得毋昭事疏,或愧程才笃。
无以牖灵明,忏申则宜夙。
维时日穷纪,漏鼓过参宿。
春风拂广筵,明月秉巨烛。
真形起方寸,奔走及五岳。
黄河泻天来,手酌一杯绿。
众星妥从坐,灿烂万金粟。
载熏班马香,载侑迎年曲。
精神萃酬劳,感召理不速。
大雅小雅材,天仙鬼仙族。
白曾称教主,黄亦号词伯。
或史而或王,妖囚总难薄。
灵氛飒风雨,坛坫各争属。
尽此一夕欢,庶联万秋躅。
神曰大富贵,惜尔不宜俗。
有金铸浪仙,忽贮阿娇屋。
有国开陈芳,勿效杜陵哭。
世诚苦愦愦,尔嗜殊落落。
见异幸勿迁,清贫即真福。
有花行可醉,有石眠可啄。
寿考庶不忘,名山以为鹄。
《除夕祭诗侑以三百六十字》【清·蒋曰豫】昔人创祭诗,岁暮例一作。我诗虽不工,颇亦出心腹。闲庭少尘事,清供役童仆。微闻古梅香,发此春笋束。悲欢纪踪迹,聊可岁华读。请更抒写之,登堂代巫祝。鄙生实愚贱,凡好皆不欲。十三趋庭闻,十五媚奇服。十九始出游,篇章渐恢拓。浮沈入朝籍,咏叹杂饘粥。朝登饭颗山,暮辄督邮辱。饥驱及三十,辕下屡局促。谓诗实穷人,孔也赏端木。谓诗折官职,一品会昌录。古今异丰啬,何以敦勉勖。得毋昭事疏,或愧程才笃。无以牖灵明,忏申则宜夙。维时日穷纪,漏鼓过参宿。春风拂广筵,明月秉巨烛。真形起方寸,奔走及五岳。黄河泻天来,手酌一杯绿。众星妥从坐,灿烂万金粟。载熏班马香,载侑迎年曲。精神萃酬劳,感召理不速。大雅小雅材,天仙鬼仙族。白曾称教主,黄亦号词伯。或史而或王,妖囚总难薄。灵氛飒风雨,坛坫各争属。尽此一夕欢,庶联万秋躅。神曰大富贵,惜尔不宜俗。有金铸浪仙,忽贮阿娇屋。有国开陈芳,勿效杜陵哭。世诚苦愦愦,尔嗜殊落落。见异幸勿迁,清贫即真福。有花行可醉,有石眠可啄。寿考庶不忘,名山以为鹄。
https://shici.929r.com/shici/2X4zCi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