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春水静微波,柔橹声中听棹歌。
醉眼漫疑沧海小,客愁争似暮山多。
飞飞北雁衔云去,叶叶南帆背日过。
每念壮怀悲击楫,秣陵西望尚干戈。
一江春水静微波,柔橹声中听棹歌。
醉眼漫疑沧海小,客愁争似暮山多。
飞飞北雁衔云去,叶叶南帆背日过。
每念壮怀悲击楫,秣陵西望尚干戈。
这首清代朱丙寿的《渡扬子江》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江面景象。首句“一江春水静微波”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江水在春天的温暖中轻轻波动的画面,展现出江面的恬静与生机。次句“柔橹声中听棹歌”则通过听觉,传达出舟行江上的悠闲与惬意,以及船夫们悠扬的歌声。
诗人醉眼所见,“沧海小”三字寓言了他眼前的江面广阔,仿佛连大海都显得渺小,流露出一种豪迈中的自谦。接下来的“客愁争似暮山多”则转而抒发客居他乡的愁绪,将客人的愁苦比作傍晚山峦的重重叠叠,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沉重。
“飞飞北雁衔云去,叶叶南帆背日过”两句运用对比和动态描写,北雁南飞,帆影逐日,寓示着时光流逝和旅途的遥远,更添了几分离愁别绪。最后,“每念壮怀悲击楫,秣陵西望尚干戈”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战乱的忧虑,他怀念往昔的壮志,感叹现实中战事未息,使得他的壮志无法得以施展。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江景为载体,融个人情感与国家时局于一体,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忧思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晓出白门下,疲马踏秋色。
钟山度苍翠,慰我远游客。
暮投清泉寺,花草献幽寂。
长廊静无人,落日照西壁。
平生张于湖,万里去一息。
翻然九州外,汗漫跨鲸脊。
乾坤能几时,安用较颜蹠。
文章失津梁,所念斯道厄。
夜阑耿不寐,搔首赋萧索。
怀人感西风,翁仲守孤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