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龙安照禅师》
《寄龙安照禅师》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随分丛林古格存,龙安真是泐潭孙。

独持一节无求世,勘破诸方不出门。

石虎已忘蹲草见,木蛇久灭住山痕。

遥知百事俱衰落,尚有工夫虱自扪。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的释德洪所作,名为《寄龙安照禅师》。诗中描绘了一位禅师的生活与心境,充满了深邃的哲理和超然的智慧。

首句“随分丛林古格存”,以“随分”二字开篇,表达了禅师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同时“丛林古格”则暗示了其深厚的佛法修为和历史传承。接着,“龙安真是泐潭孙”一句,通过比喻的手法,将龙安禅师比作泐潭的后裔,强调了他在佛法上的继承与发扬。

“独持一节无求世,勘破诸方不出门”两句,进一步展现了禅师的超脱与淡泊。他独自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不追求世俗的名利,而是深入内心,洞察世间万象,最终达到了心灵的宁静与解脱。

“石虎已忘蹲草见,木蛇久灭住山痕”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禅师内心的平静与和谐。石虎不再追逐草间的猎物,木蛇也早已消失在山林之中,象征着禅师的心境已经超越了外在的纷扰,达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

最后,“遥知百事俱衰落,尚有工夫虱自扪”两句,表达了对禅师智慧与境界的高度赞扬。即使面对万物的衰败,禅师依然保持着内心的清明与坚定,如同观察虱子般细致入微,体现了其深刻的人生洞察力和超凡的定力。

整首诗通过对禅师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修行境界和超然的人生态度,同时也传递出了一种追求内心平和、超越世俗束缚的精神追求。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写扇

世间功业任差殊,心地明时自有馀。

若道必从勤学得,当年稷卨读何书。

(0)

三月望日微雨汎舟西湖四首·其一

清明才过雨连风,着色湖山便面中。

草上踏青人自出,舣船无地不飞红。

(0)

诸丈赓示前章再次韵

桃李层层媚远天,碧芜映带绮成川。

英灵旧有凌云赋,混一长看建武年。

老去无知经世用,梦归欲问溯江船。

请君妙语惊颓懒,一笑诗坛酒社边。

(0)

董弥大郎中以窗前菊花晨且鲜明午间萎蕤感而成诗兴寄古雅次元韵

人生朝气锐,兹花亦复然。

鲜荣若自矜,低垂如乞怜。

平生浙郦路,满谷为谁妍。

山深风日美,扬芳被涯边。

食饮赖香洁,轻安遗节宣。

昔乃寿胡广,由来岂其天。

至理竟谁问,三叹秋风前。

(0)

咏雪得光字

东皇携春来,属车载霓裳。

回风作妙舞,杂佩鸣珠珰。

千官玉笋班,再拜称瑶觞。

酒罢各分瑞,圭琮粲琳琅。

浩荡涵濡恩,一笑遍八荒。

尘垢得湔洗,焦枯亦辉光。

伟哉造化力,天地为翕张。

功成了不居,杲日天中央。

(0)

寄题清孝庵

龙山几世阅兴衰,依旧春江拍岸来。

当代衣冠今寂寞,百年丘陇自崔嵬。

檐经白日馀僧定,路暗青松仍劫灰。

事去节阑春草积,乘高一望独迟回。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赵匡胤 蔡温 于頔 李侗 鹿善继 陈道复 毕仲衍 裴光庭 耶律隆绪 姚月华 陈均 韦丹 蔡必胜 包播 裴廷裕 范纯礼 蓝采和 湘驿女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