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朗公石》
《朗公石》全文
明 / 于慎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朗公已逐诸缘灭,此石何缘号朗公。

莫向精魂论片石,都无生灭是真空。

(0)
鉴赏

这首诗名为《朗公石》,由明代诗人于慎行所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然之物与人类情感之间微妙关系的深刻思考。

首句“朗公已逐诸缘灭”,描绘了朗公(可能指一位僧人或道士)已经超越了世间一切束缚和杂念,达到了心灵的纯净与解脱的状态。这里的“诸缘”指的是各种因缘、束缚和杂念,暗示了朗公在修行中已经摆脱了这些世俗的牵绊。

接着,“此石何缘号朗公”提出疑问,为什么这块石头会被命名为“朗公”?这不仅是对命名本身的一种质疑,也是对自然界与人类文化之间联系的探索。石头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与人类赋予其的名字和意义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的关联,这种关联或许超出了表面的字面含义。

后两句“莫向精魂论片石,都无生灭是真空”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诗人提醒我们,不要仅仅从物质或表面的意义上理解这块石头,而应该深入其内在的精神层面。这里的“精魂”可能指的是石头背后的精神力量或宇宙真理。诗人强调,真正的理解不应局限于事物的生灭变化,而应认识到万物皆空,即一切存在都是相对的、无常的,最终归于虚空。这种观点体现了佛教中的空性思想,即所有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没有永恒不变的本质。

综上所述,《朗公石》这首诗通过对一块被命名为“朗公”的石头的探讨,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人类文化和宇宙真理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它不仅赞美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神秘,也引导读者反思人类赋予事物的意义与价值,以及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如何超越表面现象,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与领悟。

作者介绍

于慎行
朝代:明   字:可远   籍贯:明山东东阿   生辰:1545—1607

(1545—1607)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猜你喜欢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红桂树

欲求尘外物,此树是瑶林。
后素合馀绚,如丹见本心。
妍姿无点辱,芳意托幽深。
愿以鲜葩色,凌霜照碧浔。

(0)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潭上紫藤

故乡春欲尽,一岁芳难再。
岩树已青葱,吾庐日堪爱。
幽溪人未去,芳草行应碍。
遥忆紫藤垂,繁英照潭黛。

(0)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海石楠

昔见历阳山,鸡笼已孤秀。
今看海峤树,翠盖何幽茂。
霰雪讵能侵,烟岚自相揉。
攀条独临憩,况值清阴昼。

(0)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双碧潭

清剡与严湍,潺湲皆可忆。
适来玩山水,无此秋潭色。
莫辨幽兰丛,难分翠禽翼。
迟迟洲渚步,临眺忘餐食。

(0)

重忆山居六首·平泉源

山谷才浮芥,中园已滥觞。
逶迤过竹坞,浩淼走兰塘。
夜静闻鱼跃,风微见雁翔。
从兹东向海,可泛济川航。

(0)

比闻龙门敬善寺有红桂树独秀伊川,尝于江南

昔闻红桂枝,独秀龙门侧。
越叟遗数株,周人未尝识。
平生爱此树,攀玩无由得。
君子知我心,因之为羽翼。
岂烦嘉客誉,且就清阴息。
来自天姥岑,长疑翠岚色。
芬芳世所绝,偃蹇枝渐直。
琼叶润不凋,珠英粲如织。
犹疑翡翠宿,想待鹓雏食。
宁止暂淹留,终当更封植。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刘桢 张维屏 皇甫松 刘致 裴度 赵企 张衡 沈彬 郑文宝 孙承宗 谢安 江湜 牛希济 杨坚 章楶 卢思道 虞世基 东方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