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农登,边将无功吏不能。
四十二年那忍说,西风吹泪过昭陵。
□□□□岁农登,边将无功吏不能。
四十二年那忍说,西风吹泪过昭陵。
此诗描绘了一种边塞的萧瑟与历史的沧桑。开篇“□□□岁农登,边将无功吏不能”两句,通过年华的流转和农业活动的周期,反衬出边疆将士的艰苦与无为。在这里,“岁”字承载着时间的沉重,而“农登”则是对劳动人民生活状态的一个描绘。边塞之地的军吏虽在职却无所作为,反映了战争与和平交替时期边疆地区的特殊处境。
“四十二年那忍说,西风吹泪过昭陵”两句,则是对历史事件的一种回味。“四十二年”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历史时间点,而“那忍说”则是一种叙述的方式,透露出一种哀伤的情感。西风在这里不仅是一个自然现象的描述,更承载着诗人对于过去的怀念与悲伤。“过昭陵”则是对某一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追思,昭陵作为古代帝王陵寝之称,在此处成为了历史记忆的象征。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和历史事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深深怀念。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丰富而且复杂,是一首蕴含深刻历史哲理和个人情感的佳作。
屋漏床床,是杜老、当年诗句。
却今日、任生屋内,也无乾处。
四壁篱颓浑不葺,三重茅去凭谁补。
恼天公、昨夜又飘摇,桃花雨。或栖止,山中树。
或岸上,牵船住。算古来如此,君无太苦。
海现晴虹当户挂,瓮馀浊酒呼儿取。
试寻他、王谢旧时门,馀荒土。
和愁带恨,凭得阑干破。
消息问梅魂,料伤春、未应偏我。
寒灰心死,犹自拨阴何,堪绝倒,子桑琴,裹饭知谁过。
催年腊鼓,不听情犹可。
吟袖贮寒多,共西山、冻眉深锁。
微茫斗外,愁认帝王州,自酹酒,问东皇,真个春回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