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绝百花惭,花中合面南。
赋诗情莫倦,中酒病先甘。
国色浑无对,天香亦不堪。
遮须施锦障,戴好上瑶簪。
苞拆深擎露,枝拖翠出蓝。
半倾留粉蝶,微亚摘宜男。
邻妓临妆妒,胡蜂得蕊贪。
忽翻晴吹动,浓睡晚烟含。
话别年经一,相逢月又三。
遣吾挦白发,为尔换新衫。
池馆邀宾看,衙庭放吏参。
仙娥喧道院,魔女逼禅庵。
乱折窠难惜,分题韵更探。
歌欢殊未厌,零落痛曾谙。
谷雨供汤沐,黄鹂助笑谈。
颜生如见此,未免也醺酣。
艳绝百花惭,花中合面南。
赋诗情莫倦,中酒病先甘。
国色浑无对,天香亦不堪。
遮须施锦障,戴好上瑶簪。
苞拆深擎露,枝拖翠出蓝。
半倾留粉蝶,微亚摘宜男。
邻妓临妆妒,胡蜂得蕊贪。
忽翻晴吹动,浓睡晚烟含。
话别年经一,相逢月又三。
遣吾挦白发,为尔换新衫。
池馆邀宾看,衙庭放吏参。
仙娥喧道院,魔女逼禅庵。
乱折窠难惜,分题韵更探。
歌欢殊未厌,零落痛曾谙。
谷雨供汤沐,黄鹂助笑谈。
颜生如见此,未免也醺酣。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禹偁的《牡丹十六韵》,通过对牡丹花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切情感和高雅品味。
“艳绝百花惭,花中合面南。”开篇即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牡丹的非凡姿色,它在众花之中独树一帜,仿佛与阳光共舞。牡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色,其美丽无比令人赞叹不已。
“赋诗情莫倦,中酒病先甘。”诗人在对牡丹的描绘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生活体验,通过赋诗和饮酒来表达对美好事物无法餍足的情怀。这里的“中酒”可能指的是在赏花时伴随的宴席或是诗人个人的小酌。
“国色浑无对,天香亦不堪。”牡丹以其独特的姿色和香气而成为无可比拟的存在,它的美丽超越了常人所能理解的范畴。这里强调了牡丹作为国色的特殊地位。
“遮须施锦障,戴好上瑶簪。”诗人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如用锦障遮掩、佩戴珍贵的瑶簪,展现了对美丽事物的精致打理和尊崇之情。
“苞拆深擎露,枝拖翠出蓝。”牡丹花瓣层层叠加,如同深邃的水面,枝条间透出的绿意则如同天空的蔚蓝。这里通过鲜明对比强调了牡丹之美。
“半倾留粉蝶,微亚摘宜男。”诗人细致地描绘了花间蝴蝶嬉戏的情景,以及人们在赏花时细心挑选的样子,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接下来的“邻妓临妆妒,胡蜂得蕊贪。”则描绘了牡丹盛开时所引发的情感和行为,如同邻女在新婚之际对美好的期待,以及小虫对于花蕊的贪婪,这些都是对生活细节的观察。
“忽翻晴吹动,浓睡晚烟含。”诗人捕捉到了牡丹在微风中的摇曳和午后烟雾中沉醉的情景,这是对自然界瞬间美好的一种感受。
“话别年经一,相逢月又三。”时间的流转在这里显得格外缓慢,每一次的分别都如同过了一个春秋,而每次重逢却总是在月圆之时,这是对时光和情感深切体验的一种表达。
“遣吾挦白发,為爾换新衫。”诗人在这里似乎有着某种生活的无奈或是某种转变的心境,他愿意放下过去,就如同改变旧衣一般,迎接新的开始。
最后,“池馆邀宾看,衙庭放吏参。仙娥喧道院,魔女逼禅庵。”则是对一个宴会场景的描绘,其中包含了诗人对不同人物和空间的细腻观察。
整首诗通过对牡丹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反映出诗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态度。这是一首集美学、哲理与生活情趣于一体的佳作。
看山看水独坐,听风听雨高眠。
客去客来日日,花开花落年年。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
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
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