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风度松籁,庭閒午更寂。
倦鸟贪熟眠,幽草何历历。
新莺忽一啭,宛若江上笛。
翩翩叶间蛾,尽日何所觅。
时物自生长,吾性亦顺适。
临池玩清寒,倚竹聆浙沥。
谁言牡丹丛,不道芦与荻。
真意苟自全,圭璧同瓦砾。
悲哉处士心,色动于尺檄。
曾念公子臣,牵若执羁靮。
奇功随物化,荣名今安觌。
所以大圣徒,无为以为绩。
轩冕岂不华,一喜生众惕。
卓尔巢由存,千载欲目击。
轻风度松籁,庭閒午更寂。
倦鸟贪熟眠,幽草何历历。
新莺忽一啭,宛若江上笛。
翩翩叶间蛾,尽日何所觅。
时物自生长,吾性亦顺适。
临池玩清寒,倚竹聆浙沥。
谁言牡丹丛,不道芦与荻。
真意苟自全,圭璧同瓦砾。
悲哉处士心,色动于尺檄。
曾念公子臣,牵若执羁靮。
奇功随物化,荣名今安觌。
所以大圣徒,无为以为绩。
轩冕岂不华,一喜生众惕。
卓尔巢由存,千载欲目击。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午后静坐时的内心世界和周围环境的宁静美好。开篇“轻风度松籁,庭閒午更寂”以轻柔的风声和庭院的寂静,营造出一种闲适宁静的氛围。接着“倦鸟贪熟眠,幽草何历历”,通过倦鸟的悠闲和幽草的生机勃勃,进一步渲染了这份宁静中的生机。
“新莺忽一啭,宛若江上笛”一句,以新莺的啼鸣比作江上的笛声,不仅增加了听觉上的美感,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灵动。而“翩翩叶间蛾,尽日何所觅”则通过飞蛾在叶间翩翩起舞,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后半部分“时物自生长,吾性亦顺适”,诗人借物喻人,表达了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临池玩清寒,倚竹聆浙沥”,则是对眼前景致的细致观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内心的平静。
“谁言牡丹丛,不道芦与荻”,通过对比牡丹与芦荻,诗人表达了对世间万物平等、不应仅以表面的荣华来衡量价值的观点。“真意苟自全,圭璧同瓦砾”,强调了内在精神的完整和纯粹,认为真正的价值不应被外在的物质所遮蔽。
最后,“所以大圣徒,无为以为绩”,引用老子的哲学思想,表达了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智慧。“轩冕岂不华,一喜生众惕”,则通过对比高官显爵的华丽与内心的恐惧,反思权力与幸福的关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