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六载掌关征,学得阳冰小篆成。
逋客几人曾识面,仙山到处便题名。
桑郊又是乘轺去,铃阁虚烦解榻迎。
旧读春秋究微旨,何须苦说不知兵。
缙云六载掌关征,学得阳冰小篆成。
逋客几人曾识面,仙山到处便题名。
桑郊又是乘轺去,铃阁虚烦解榻迎。
旧读春秋究微旨,何须苦说不知兵。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杨亿所作,名为《送韩永锡归阙》。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其学识的赞赏。
"缙云六载掌关征,学得阳冰小篆成。" 这两句描绘了一位学者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已经掌握了深奥的知识和精湛的书法技艺。"缙云六载"象征着知识的渊博,而"阳冰小篆"则是古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风格。
"逋客几人曾识面,仙山到处便题名。" 这两句表明诗人对友人的才华和学问十分认同,并且在美丽的自然景观中留下了友人的名字,象征着对其才能的赞赏和永恒的纪念。
"桑郊又是乘轺去,铃阁虚烦解榻迎。"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离别的情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以及期待重逢的心情。
"旧读春秋究微旨,何须苦说不知兵。" 最后两句则表明,即使在古籍《春秋》中探求深奥的意义,也无需过分强调自己对军事策略的了解。这既是诗人谦逊的态度,也反映了他对学问不仅限于理论,更应结合实践的理解。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的学识和才华的赞美,以及对离别之情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深厚的情谊和高洁的品格。
前雪未消今雪来,寒侵宫殿朝不开。
昆池冻合石鲸卧,玉笛唤春催落梅。
白日远迷涿鹿野,黄云低暗轩辕台。
铁甲如冰战士苦,城头饥乌啼正哀。
北风吹人僵欲死,驱马不动空徘徊。
道傍官舍何幽寂,我亦山阴乘兴客。
入门自拂谢庄衣,开樽为我破寒色。
中怀倾倒醉不辞,春灯吐花向深夕。
同乡朋旧各天涯,绿鬓忧时谁易白。
宦情客计成睽违,海雁江鱼断消息。
重来清夜益相思,月明偏照燕京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