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行道人。陌上见三叟。年各百馀岁。
相与锄禾莠。住车问三叟。何以得此寿。
上叟前致辞。室内妪貌丑。
中叟前置辞,量腹节所受。下叟前致辞。
夜卧不覆首。要哉三叟言。所以能长久。
古有行道人。陌上见三叟。年各百馀岁。
相与锄禾莠。住车问三叟。何以得此寿。
上叟前致辞。室内妪貌丑。
中叟前置辞,量腹节所受。下叟前致辞。
夜卧不覆首。要哉三叟言。所以能长久。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道人在田野中遇见三个寿星(三叟)的情景。寿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长寿,这里三个寿星各自百馀岁,仍然在田间劳作,共同锄禾莠。这不仅展示了他们的健康和活力,也反映出古人对自然、勤劳生活方式的崇尚。
诗中的“住车问三叟”表明行道人对他们长寿秘诀的好奇与追求。三叟分别陈述了自己得以长寿的原因:上叟提到室内有丑妪(可能指妻子或伴侣),暗示家庭和谐、生活简朴是长寿之一因;中叟强调量腹节所受,意味着适度饮食、控制欲望也是长寿之道;下叟则说夜卧不覆首,可能指出一种平静的心态和良好的睡眠习惯。
整首诗通过三叟的对话,传达了古人关于健康长寿的智慧:家庭的和睦、生活的节制以及心态的平和。这些都是中华文化中常见的主题,也是古代文人颂扬自然、提倡简约生活的一种体现。此外,这首诗也展现了作者应璩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赞美,通过寓意手法传递出对长寿和健康生活的追求。
曲折盘塞山,长城遥在目。
昨记古长城,传名自我独。
地险本邱陵,讵事远舂筑。
徒资后人议,那胜前人躅。
蒐狩返翠华,深秋转暄淑。
纳稼圃积黄,连村树馀绿。
未尽熙老幼,岂免劳臣仆。
入关诵古语,愔愔式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