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嵬陟尽复凌兢,暂舍银鞍杖策行。
栈阁架空霄路近,栏干护险晓云平。
仰看翠壁层城峻,下瞰长江一带萦。
自惜仙才难蜀道,始知难此不虚名。
崔嵬陟尽复凌兢,暂舍银鞍杖策行。
栈阁架空霄路近,栏干护险晓云平。
仰看翠壁层城峻,下瞰长江一带萦。
自惜仙才难蜀道,始知难此不虚名。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穿越朝天岭的壮丽景象与深刻感悟。首句“崔嵬陟尽复凌兢”以“崔嵬”形容山势之高峻,“陟”字则生动地展现了攀登的艰辛与挑战,“复凌兢”则进一步强调了前行的不易和紧张感。诗人暂时放下马鞍,改用拐杖行走,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山路的崎岖,也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接着,“栈阁架空霄路近,栏干护险晓云平”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和对比手法。栈阁悬于空中,仿佛与天际相连,暗示了道路的险峻与遥远;而“晓云平”则描绘出清晨云雾散去后的宁静与开阔,形成了一种视觉上的反差美,同时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豁然开朗。
“仰看翠壁层城峻,下瞰长江一带萦”则将视角转换至俯瞰,翠绿的山壁与层层叠叠的城市显得格外壮观,而长江蜿蜒曲折,如同一条银色的带子,环绕在山脚下,展现出大自然的雄伟与壮丽。
最后,“自惜仙才难蜀道,始知难此不虚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才能的谦逊自省,以及对朝天岭难以征服的自然之力的敬畏。同时,也点明了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蕴含了对人生旅途中的困难与挑战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审视与肯定。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