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好,行乐未蹉跎。
绣嶂街前天似水,香花桥畔月如梭。山色上楼多。
江南好,行乐未蹉跎。
绣嶂街前天似水,香花桥畔月如梭。山色上楼多。
这首《忆江南》(其四)由清代诗人顾光旭所作,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迷人画卷。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南地区的自然美景与生活情趣。
“江南好”,开篇即点明主题,赞美江南的美好。接下来,“行乐未蹉跎”一句,表达了在江南这片土地上,人们可以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不会因为追求快乐而感到遗憾。
“绣嶂街前天似水”,运用比喻手法,将街道比作绣满图案的屏障,天空则如同清澈的水,形象地描绘了江南街道的美丽与宁静。这里的“天似水”,不仅指天空的清澈,也暗含了江南水乡特有的水乡风貌。
“香花桥畔月如梭”,进一步渲染了江南夜晚的景色。香花桥畔,月光如同穿梭的梭子,既形象又富有动感,展现了月夜下花香与月色交织的浪漫氛围。这里通过“月如梭”的比喻,不仅描绘了月光的流转,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受到江南夜晚的静谧与美好。
“山色上楼多”,最后以“山色”收尾,将视线从地面转向了远处的山峦。山色与楼阁相映成趣,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寓意着江南山水之美与人文景观的和谐共存。
整体而言,这首《忆江南》(其四)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江南地区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美丽的水乡之中,感受到了江南的独特魅力。
阅水年将暮,烧金道未成。
丹砂不肯死,白发自须生。
病肺惭杯满,衰颜忌镜明。
春深旧乡梦,岁晚故交情。
一别浮云散,双瞻列宿荣。
螭头阶下立,龙尾道前行。
封事频闻奏,除书数见名。
虚怀事僚友,平步取公卿。
漏尽鸡人报,朝回幼女迎。
可怜白司马,老大在湓城。
靖安客舍花枝下,共脱青衫典浊醪。
今日洛桥还醉别,金杯翻污麒麟袍。
喧阗夙驾君脂辖,酩酊离筵我藉糟。
好去商山紫芝伴,珊瑚鞭动马头高。
洛川汝海封畿接,履道集贤来往频。
一复时程虽不远,百馀步地更相亲。
朱门陪宴多投辖,青眼留欢任吐茵。
闻道郡斋还有酒,花前月下对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