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二月朔大雪已五日三首·其二》
《二月朔大雪已五日三首·其二》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燕山雪花大如席,岂料江南亦见之。

腊前六出知焉往,却在春风二月时。

(0)
注释
燕山:古代地名,位于今北京附近,以冬季多雪著名。
雪花:天空中的冰晶,降落到地面形成雪。
大如席:形容雪花非常大,如同席子一般。
江南:指长江以南地区,与北方地理特征不同。
腊前:农历十二月,即腊月,冬季的一个重要节气。
六出:雪花有六个角,象征雪花的形状。
春风:春季的风,这里指早春。
二月时:农历二月,即阳历的三四月份。
翻译
燕山的雪花大得像席子一样,谁能想到江南也会见到这样的景象。
腊月之前的六出雪花,谁知道它会飘向哪里,竟然在早春二月出现。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冬季积雪的诗句。开篇“燕山雪花大如席”一句,通过将雪花比作“大如席”,形象地表达了雪花的巨大和铺天盖地的景象。“燕山”通常指北方地区,这里可能是泛指北国之意,增添了一种遥远与壮观的感觉。紧接着“岂料江南亦见之”,诗人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江南地区也能看到如此景象的惊讶和不易预料。这两句交织出一幅北国与江南同样被大雪覆盖的画面,突出了雪景的普遍性和壮丽。

“腊前六出知焉往”中,“腊前”指的是农历腊月(即公历的十二月)之前的六天,这里可能是指冬至后的某个时节。诗人通过提及特定的时间点,传达了自己对这场大雪到来的时间记忆和期待。“却在春风二月时”则描绘出虽然已是二月,但依旧寒冷,大雪依然如故的景象。这两句展示了诗人对于季节变化的观察和感受,以及他如何将个人体验与自然界的变迁紧密相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北方与江南、以及冬日与二月之间的雪景,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和艺术构思,同时也反映出宋末元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的心境。诗人借由描写大自然的变化,以此寄托个人情怀和对未来的无奈。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挽傅谏议三首·其三

忆昔南山寺,微言叩未终。

晚犹温荐语,病尚寄书筒。

骏厩谁收我,蟆陵合殉公。

春风溪上泪,还与海潮东。

(0)

挽龚汀州二首·其一

早日曾庐墓,中年懒建牙。

的无金遗子,仅有笏传家。

穷巷观时事,丛祠阅岁华。

天乎清白吏,名位止斯耶。

(0)

挽赵仲白二首·其一

生被才名谴,摧残到死休。

家留遗藁在,棺问故人求。

对月悲孤咏,逢山忆共游。

昔年携手地,今送入松楸。

(0)

挽郑淑人

忆在军中为记室,谢公门馆事皆知。

谦卑若妇初嫔日,俭素犹夫未贵时。

病了死生惟点首,晚忧家国每颦眉。

旧人独有任安在,揽涕西风献些词。

(0)

挽林学录五言二首·其二

昔报尊公讣,奔丧万里程。

生居诸子下,身代二兄行。

负骨叹纯孝,分财见不争。

九原面先舅,应问白头甥。

(0)

送潮阳方主学

芹泮人人陶圣化,花封处处置师儒。

遥知避席来听讲,犹胜开门自授徒。

官比郑虔尤冷甚,士如赵德岂今无。

朝家调守方刓印,且可相依县大夫。

(0)
诗词分类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诗人
梁佩兰 许衡 李渊 高明 蔡清 陆釴 殷尧藩 梁同书 周敦颐 嵇康 张鷟 王沂孙 宗泽 程钜夫 程恩泽 刘希夷 曹寅 范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