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陈守子华宿土囊有感》
《送陈守子华宿土囊有感》全文
宋 / 陈宓   形式: 古风

三年抱恙多闭门,祇得两度敲禅扃。

道人问我缘底出,为送乡城两史君。

阛中暑湿如炊甑,山寺阴凉百僧定。

往年过此苦匆匆,今日海山看古镜。

伊谁一念饭行人,至今规矩犹如新。

可叹延平小书舍,虚致雩桥风月夜。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chénshǒuhuá宿nángyǒugǎn
sòng / chén

sānniánbàoyàngduōménzhīliǎngqiāochánjiōng

dàorénwènyuánchūwèisòngxiāngchéngliǎngshǐjūn

huánzhōngshǔ湿shīchuīzèngshānyīnliángbǎisēngdìng

wǎngniánguòcōngcōngjīnhǎishānkànjìng

shuíniànfànxíngrénzhìjīnguīyóuxīn

tànyánpíngxiǎoshūshèzhìqiáofēngyuè

注释
三年:指多年。
抱恙:患病。
禅扃:禅房门。
缘底出:为何出门。
乡城两史君:两位来自乡城的朋友。
阛中:市集。
暑湿:炎热湿润。
山寺阴凉:山寺里的清凉。
百僧定:众僧人静坐。
过此:路过这里。
古镜:过去的回忆。
饭行人:供行人饮食。
规矩:规矩、传统。
延平小书舍:一处地方。
虚致:空自招引。
雩桥:地名。
风月夜:月夜的清风明月。
翻译
三年来身体多病,常闭门不出,只有两次去敲禅房门。
和尚问我为何出门,原来是为了送两位来自乡城的朋友。
市集中的暑气蒸腾,如同蒸笼,而山寺里却清凉宁静,众僧人静坐修行。
过去路过这里总是匆忙,如今在海边山上,像照镜子般回顾过往。
是谁的一念之仁,让行者得以饱餐,这规矩至今依然新鲜。
令人感叹的是延平的小书舍,空自引来雩桥夜晚的清风明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宓所作的《送陈守子华宿土囊有感》。诗中表达了诗人因病多年,少有外出,仅有两次拜访禅院的经历。他回忆起当时禅师询问他为何出门,原来是为送别两位来自乡城的朋友。城市中的酷暑如同蒸笼,而山寺则清凉宁静,僧人们正在静修。诗人感叹过去匆匆而过,如今得以在山中静观历史,如同照见一面古镜。

诗人提到一位善心人士,因一念之仁,曾款待过路人,这种规矩至今仍然新鲜。最后,诗人惋惜地说,那座延平的小书舍,本应享受夜晚的雩桥风月,却未能得到应有的宁静与文化氛围。整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感慨,展现了对友情、生活节奏以及传统文化的怀念之情。

作者介绍

陈宓
朝代:宋

(1171—1230)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师复,号复斋。陈定弟。少从朱熹学。历泉州南安盐税,知安溪县。宁宗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上书言时弊,慷慨尽言。迁军器监簿,又上言指陈三弊。出知南康军,改南剑州,救灾济民,多有惠政。后以直秘阁主管崇禧观。有《论语注义问答》、《春秋三传抄》、《读通鉴纲目》、《唐史赘疣》等。
猜你喜欢

干宝引语

宗定伯卖鬼,得钱千五百。

(0)

平原为太守索棱歌

懿矣明守,庶绩允厘。剖符作宰,实获民思。

(0)

形生有极。嗜欲无限。达鼻耳。闭口眼。纳众恶。

距群善。方寸地。九折坂。为人作崄易。俄顷成此骞。

多谢悠悠子。悟之亦不晚。

(0)

应晴诗

景迟兮开明。

(0)

赠沙门竺法頵三首·其二

至人如影响,灵慧陶意劫。

应方恢权化,兆类蒙慈悦。

冥冥积尘昧,永在岩底闭。

废聪无通照,遗形不洞灭。

明哉如来降,豁矣启潜穴。

幽精沦朽壤,孰若阿维察。

遥谢晞玄畴,何为自矜洁。

(0)

时人为谢鲲语

任达不已。幼舆折齿。

(0)
诗词分类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诗人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顾毓琇 胡怀琛 龙榆生 刘景晨 邓均吾 乐时鸣 蔡淑萍 劳思光 金克木 夏承焘 施蛰存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