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沙门竺法頵三首·其二》
《赠沙门竺法頵三首·其二》全文
魏晋 / 张翼   形式: 古风

至人如影响,灵慧陶意劫。

应方恢权化,兆类蒙慈悦。

冥冥积尘昧,永在岩底闭。

废聪无通照,遗形不洞灭。

明哉如来降,豁矣启潜穴。

幽精沦朽壤,孰若阿维察。

遥谢晞玄畴,何为自矜洁。

(0)
鉴赏

这首诗以高深的哲理和对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展现了诗人对“至人”境界的追求与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描绘了一个超越世俗、洞察宇宙奥秘的精神世界。

“至人如影响,灵慧陶意劫。” 开篇即以“至人”为引,将至人比作深远的影响,暗示至人的智慧如同陶冶心灵的熔炉,能净化并塑造人的精神世界。这里的“灵慧”不仅指个人的智慧,更包含了对宇宙真理的深刻领悟。

“应方恢权化,兆类蒙慈悦。” 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至人的作用,他们能够广泛地施加影响,引导众生走向善道,给予人们慈爱与喜悦。这里的“应方”意味着适应各种情况,“恢权化”则强调了至人对社会变革的积极影响。

“冥冥积尘昧,永在岩底闭。” 通过对比“冥冥”与“岩底闭”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世间纷扰与束缚的厌倦,以及对内心深处、远离尘嚣的宁静世界的向往。

“废聪无通照,遗形不洞灭。” 这两句描述了在世俗中失去感知与理解的能力,如同被遗忘的形体一样,无法穿透表面的迷雾。这里暗含了对现实世界中人们因执着于表象而忽视内在真谛的批评。

“明哉如来降,豁矣启潜穴。” “如来”是佛教中的重要概念,此处借指佛祖或觉悟者。诗人通过“明哉”和“豁矣”表达了对觉悟者的敬仰,认为他们的出现如同开启了一扇通往真理的大门,让人们得以窥见内心深处的潜能。

“幽精沦朽壤,孰若阿维察。” 这句话将“幽精”(深藏的精华)与“朽壤”(腐烂的土壤)进行对比,强调了内在精神价值的重要性,指出真正的智慧与力量不应被外在的物质所掩盖,而应像阿维察(一种能洞察事物本质的神兽)一样,具有穿透表象、揭示真相的能力。

“遥谢晞玄畴,何为自矜洁。”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自以为纯洁、却未能真正洞察宇宙真理的人的劝诫。诗人希望他们能像远古的智者一样,谦逊地学习,而不是自满于表面的清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至人境界的描绘和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与内在智慧的追求,以及对佛教哲学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张翼
朝代:宋

猜你喜欢

留别释迦院牡丹呈赵倅

春风小院却来时,壁间惟见使君诗。

应问使君何处去,凭花说与春风知。

年年岁岁何穷已,花似今年人老矣。

去年崔护若重来,前度刘郎在千里。

(0)

新渠诗·其四

侯谓新民,尔既来止。其归尔邑,告尔邻里。

良田千万,尔择尔取。尔耕尔食,遂为尔有。

(0)

送王吏部知徐州

东徐三齐之南邻,夫子岂是三齐人。

辞嚣乞静得此守,走兔入薮鱼投津。

徐州绝胜不须问,请问项籍何去秦。

江山雄豪不相下,衣锦游戏欲及晨。

霸王事业今已矣,但有太守朱两轮。

还乡据势与古并,岂有汉戟窥城闉。

论安较利乃公胜,行矣正及汴水匀。

(0)

咏芭蕉

植蕉低檐前,双丛对含雨。

叶间求丹心,一日视百腑。

胸中数寸赤,不惜为君吐。

心尽腹亦空,况复霜雪苦。

非无后凋意,柔脆不足禦。

(0)

惜春令·其二

今夕重阳秋意深。篱边散、嫩菊开金。

万里霜天林叶坠,萧索动离心。臂上茱萸新。

似旧年、堪赏光阴。百盏香醑且酬身。牛山会难寻。

(0)

西江月.海棠

绿染晓云冉冉,红酣晴雾冥冥。银簪悬烛锦官城。

困倚墙头半影。雨后遍饶艳冶,燕来同作清明。

更深犹唤玉靴笙。不管西池露冷。

(0)
诗词分类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诗人
周瑛 伍瑞隆 张以宁 汪莘 丁复 许有壬 梁以壮 张洵佳 李洪 李英 乌斯道 卢楠 陈渊 董元恺 吴俨 唐之淳 张诩 曾广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