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人稀念佛多,念来岁久却成魔。
君今欲得易成佛,无念之心不较多。
成佛人稀念佛多,念来岁久却成魔。
君今欲得易成佛,无念之心不较多。
这首诗以禅宗的视角探讨了修行与成佛的路径。首句“成佛人稀念佛多”,点明成佛之路艰难,而念佛者众多,形象地描绘了修行者的普遍状态。接着,“念来岁久却成魔”一句,揭示了长时间的念佛有可能导致内心的执着和偏执,从而走向与成佛背道而驰的道路,暗含了对过度执着于形式化修行可能带来的负面效果的警醒。
后两句“君今欲得易成佛,无念之心不较多”,则提出了一个更为直接且富有启发性的观点:想要更容易地达到成佛的境界,或许应该更加重视“无念之心”。这里的“无念”并非指彻底的无知或空无,而是强调一种超越了形式化、执着的心境,即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颗平静、清明、不被外物所扰的心,以此作为通往内心深处、接近佛性的途径。这种观点鼓励修行者从更内在、更本质的角度去理解佛法,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诵经念佛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修行的本质与方法,强调了内心的清净与平和对于成佛的重要性,体现了禅宗追求直觉、体验与内在觉醒的哲学思想。
鸡鸣出夹冈,过午入上方。
出入寰阓内,如虱处裈裆。
词客悲摇落,俗子爱春芳。
达人玩生意,寂士空坐忘。
我则异于是,大观与时行。
携我八九子,冉冉惜流光。
不因驾言出,焉知草木黄。王谢俱尘土,●上亦荒凉。
进修贵及时,游衍与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