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得余生能几时,不须肠断为分离。
唯愁业识难凭据,枉向泉台无会期。
偷得余生能几时,不须肠断为分离。
唯愁业识难凭据,枉向泉台无会期。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哭敬美弟二十四首》中的第二首,以哀悼亡弟之情深沉动人。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亡弟的深切怀念与不舍。
首句“偷得余生能几时”,诗人感叹自己侥幸活下来的时间竟是如此短暂,暗含着对生命的无奈与感慨。接着,“不须肠断为分离”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兄弟离别的释然与理解,或许在诗人看来,真正的悲伤不应仅仅停留在对离别的哀痛上,而应更多地寄托于对逝者美好记忆的珍惜与传承。
“唯愁业识难凭据”,这一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他担心自己对弟弟的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模糊,难以把握。这里的“业识”既指佛教中的业力与记忆,也暗含着对兄弟间深厚情感的珍视与保护。诗人担心这份情感与记忆会在未来的岁月里失去依托,变得难以捉摸。
最后一句“枉向泉台无会期”,诗人想象着如果弟弟真的去了另一个世界,那么他们之间就再无相见之日,这无疑是对失去亲人的最大痛苦的直接表达。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亡弟的深切思念,也流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慨,以及对无法挽回失去的遗憾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亡弟的深情悼念,以及对生命、记忆与时间的深刻反思。
惭愧双峰老,光明两足尊。
午窗钩竹影,冻笔点梅魂。
斋近乌啼树,禅回虎伏门。
春来有新雁,劝我趣归辕。
水国红叶下,万山白嵯峨。
扶胥无垠接天际,望舒力挽沈金波。
人言老蟾那有光,为借三足之乌起荧煌。
乌已入地蟾在天,此说讵得然。
或言大块蓬蓬气为主,浮空五色神后辅。
顾菟在腹不得吐,下入八瀛金碧聚。
贝宫楼台珠结户,穹龟前驱老蛟舞。
千人之目皆在水,各持一月得欢喜。
夜阑斗转银河倾,变灭消沉去无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