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塾弦歌日日春。不容坐席更凝尘。
常思芳桂攀燕窦,未见童乌继子云。
流庆泽,仰家尊。救荒阴德过于门。
从师已是平原客,毛遂怀绷作弄孙。
两塾弦歌日日春。不容坐席更凝尘。
常思芳桂攀燕窦,未见童乌继子云。
流庆泽,仰家尊。救荒阴德过于门。
从师已是平原客,毛遂怀绷作弄孙。
这首宋词描绘了两塾(古代学校)中每日充满春意的学习氛围,强调了教育环境的洁净和对知识的追求。诗人提到学生们勤奋好学,如同攀折芳香的桂枝以求上进,而未能像童乌(即乌鸦,古人认为其能识字)那样继承先贤子云的学问。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家族长辈的敬仰,他们如甘霖般恩泽惠及乡里,功德超越门户。最后,诗人自谦为平原客,虽已从师多年,但仍像毛遂自荐一样,保持着对教育的热情,甚至以教孙为乐。
整体来看,这首词寓教于乐,既赞扬了教育的氛围,又体现了家族的美德传承和个人的进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