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知讳,摅衷怀謇谔。
在宥蒙至仁,承嘉谴犹薄。
员外置为理,斋中但掩阁。
辍藻事刑书,悬蒲代敲朴。
株染得自明,逮者尽释缚。
虽乏广汉神,庶几仲由诺。
两闻春鸟鸣,再见秋英落。
笑悟孺子歌,间从渔父谑。
采兰贻所思,无媒将焉托。
投赋吊湘累,长揖返丘壑。
少年不知讳,摅衷怀謇谔。
在宥蒙至仁,承嘉谴犹薄。
员外置为理,斋中但掩阁。
辍藻事刑书,悬蒲代敲朴。
株染得自明,逮者尽释缚。
虽乏广汉神,庶几仲由诺。
两闻春鸟鸣,再见秋英落。
笑悟孺子歌,间从渔父谑。
采兰贻所思,无媒将焉托。
投赋吊湘累,长揖返丘壑。
这首诗《黄州郡斋作》是明代诗人皇甫汸的作品,通过诗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与自我觉醒的过程。
首句“少年不知讳,摅衷怀謇谔”,描绘了诗人年轻时的天真无邪,直言不讳,表达了对真挚情感的追求和对公正直言的坚持。接着,“在宥蒙至仁,承嘉谴犹薄”则反映了诗人面对权威和指责时的态度,即使受到责罚,也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
“员外置为理,斋中但掩阁。辍藻事刑书,悬蒲代敲朴。”这一段描述了诗人从政期间的生活状态,他远离尘嚣,专心于法律文书的撰写,以笔代刀,体现了其对法律公正的追求和对权力的淡然态度。
“株染得自明,逮者尽释缚。”这里诗人通过比喻,表达了自己通过深入理解法律和人性,逐渐明辨是非,使被冤枉的人得以解脱,展现了其对正义的执着追求。
“虽乏广汉神,庶几仲由诺。”诗人自谦,表示虽然没有像广汉那样神一般的智慧,但至少能像孔子的弟子仲由一样,勇于承诺并尽力而为。
“两闻春鸟鸣,再见秋英落。”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春去秋来,自然界的变化提醒着诗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笑悟孺子歌,间从渔父谑。”诗人通过与自然界的对话和与渔夫的玩笑,获得了心灵的解脱和智慧的启迪,体现了他对生活哲学的深刻思考。
“采兰贻所思,无媒将焉托。”诗人想要表达自己的情感,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媒介,这反映了他在官场中可能遭遇的困境和内心的孤独。
“投赋吊湘累,长揖返丘壑。”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投掷赋文来纪念屈原,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并选择回归山林,过上隐居的生活,体现了他对自由和自然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反思,还蕴含了对自然、人性、正义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生命体验。
人生归有尽,大齐不踰百。
君看花间冢,背郭高历历。
向来夸夺志,汗漫何穷极。
一朝随露电,变灭无馀迹。
所以靖节翁,壶觞乐晨夕。
宁为郁涧松,不作移根柏。
岂惟一穷通,固自忘夷蹠。
吾生亦崎岖,末路苦荆棘。
投闲得萧散,身病头更白。
岂无素心人,相与弄泉石。
及晨为兹游,聊用适吾适。
溪山景无尽,秀色光照席。
安能仰屋叹,抱恨长戚戚。
世上窘边幅,如公患才多。
欲方曹刘驾,似恐不啻过。
居然东吴瑞,岂但异亩禾。
试令南宫直,文采照锦窠。
华发乃未遇,高花绕青萝。
千载鸢肩生,低头客常何。
一朝风云上,顾岂求监河。
勉旃安固穷,聊复曳屣歌。
姑苏台上麋鹿游,断烟荒草令人愁。
姑苏台边少行迹,宫殿无人土花碧。
当年霸业几英雄,至首都归血刃中。
利剑一朝尸壮士,白杨千古蟗悲风。
吴王羞归九泉里,西施空似桃花美。
子胥虽死过生荣,越人却是奇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