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龙湖海士,可但著茅庐。
诗老经从地,禹功疏凿馀。
蜀峰帆影隔,郢树鸟行疏。
太史行天下,归来好著书。
元龙湖海士,可但著茅庐。
诗老经从地,禹功疏凿馀。
蜀峰帆影隔,郢树鸟行疏。
太史行天下,归来好著书。
这是一首描绘古人赴京赶考之景的诗篇,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元龙湖海士, 可但著茅庐"开篇便设定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自然的情怀,通过对“茅庐”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归隐田园的理想。
诗中的“诗老经从地”一句,通过对古人留下的诗篇在地上的比喻,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紧接着,“禹功疏凿馀”则是通过对大禹治水的历史事件的引用,形象地描绘出考生们如同禹一样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面貌。
“蜀峰帆影隔,郢树鸟行疏”两句,则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将远方赶来的士子与自然环境相结合,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同时也寓意着考生们即将跨越重重难关,如同帆船穿梭于蜀峰之间,鸟儿穿行于疏密的树林。
最后,“太史行天下,归来好著书”一句,则是对士子未来命运的一种美好祝愿,希望他们能够像太史一样周游天下,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然后归来,将所见所闻写成篇章,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与人物精神状态的巧妙描绘,展现了古代士子赴京赶考的艰辛历程,以及他们对于学问和文学创作的不懈追求。
霜日炫晴昼,意行春色随。
平林花淡淡,荒墅草离离。
竹径通幽处,山云薄暮时。
壶觞情未极,飞鞚返青丝。
当年苏小,家住苕溪尾。
一棹采莲归,悄羞得、鸳鸯飞避。
苹洲蓼岸,花脸两难分,崖半倚。风乍起。
荡漾烟光里。平生强项,未肯轻鱼水。
溪上偶相逢,这一段、风情怎已。
纫兰解佩,不负有情人,金尊侧,罗帐底。
占尽人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