熻熠偏增淑态,晶荧直逼明姿。银缸高照最相宜。
撩得芳心难睡。影闪虚疑态去,光摇错认娇随。
中宵魂荡笑贪痴。枉被无情勾引。
熻熠偏增淑态,晶荧直逼明姿。银缸高照最相宜。
撩得芳心难睡。影闪虚疑态去,光摇错认娇随。
中宵魂荡笑贪痴。枉被无情勾引。
这首《西江月·咏芙蓉四首(其四)霜中芙蓉》描绘了霜中芙蓉的独特风姿,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芙蓉在寒冷霜冻中的坚韧与美丽。
“-strokes熠熠偏增淑态,晶荧直逼明姿。”这两句开篇,诗人运用了“熠熠”和“晶荧”这两个形容词,生动地描绘了霜中芙蓉在寒霜的映衬下,闪烁着光芒,显得格外优雅和清丽。这里的“淑态”和“明姿”分别指出了芙蓉的温婉姿态和明亮的气质,通过“偏增”二字,强调了霜的点缀让芙蓉更加出众。
“银缸高照最相宜。撩得芳心难睡。”这两句进一步描述了霜中芙蓉在月光下的美丽景象。诗人将芙蓉比作银缸中的花朵,形象地表现了月光下芙蓉的光彩照人。同时,“撩得芳心难睡”则暗示了芙蓉的美丽不仅吸引人的眼球,更触动了人们的心灵,让人难以忘怀。
“影闪虚疑态去,光摇错认娇随。”这两句描绘了芙蓉在微风中的动态美。随着微风的吹拂,芙蓉的影子在地面上闪烁,似乎在虚幻中飘移而去;而其摇曳的光芒,又让人误以为是娇美的身影跟随。这种动态的描绘,使得芙蓉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活。
“中宵魂荡笑贪痴。枉被无情勾引。”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芙蓉的赞美之情。在深夜里,诗人仿佛被芙蓉的美丽所吸引,心神荡漾,不禁发出笑声。然而,诗人也意识到,这种对美的追求有时会陷入一种“贪痴”的状态,因此感叹道:“枉被无情勾引”。这里“无情”既可理解为自然界的客观存在,也可视为诗人内心情感的一种自我反思,表达了对美好事物追求时的复杂心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霜中芙蓉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美丽与坚韧,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冠盖集都门,仙舟迟明发。
握手临郊衢,踌躇不能别。
问子去何为,有母头如雪。
自从游宦来,庭闱音问缺。
问子何来时,严程讵能越。
况兹葵藿心,悬悬在丹阙。
亲恩江海深,君恩天地阔。
兴言忠与孝,相看增蕴结。
欲赠杨柳枝,秋高不堪折。
矫首送征鸿,北风何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