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展重三日从先公墓下归道出仲夏李花盛开》
《展重三日从先公墓下归道出仲夏李花盛开》全文
清 / 全祖望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省墓馂已毕,放棹沿流泉。

聊以补上巳,兼之访隐仙。

何来瑶光星,散落亿万千。

朗然自高洁,白云巢其颠。

桃花如妖女,特以浓见怜。

李花如静女,乃以淡更妍。

是中分雅俗,不为肉眼传。

溯昔长溪屐,蹉跎且廿年。

故人化异物,春露委荒阡。

浩歌感禊事,碧水生寒烟。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明祭扫后,顺流而下的旅程,途中他不仅探访了隐士,还欣赏了沿途的自然美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首句“省墓馂已毕,放棹沿流泉”点明了诗人祭扫完毕后,乘船沿溪水而行的情景,表达了对祖先的追思。接着,“聊以补上巳,兼之访隐仙”则透露出诗人利用这个机会,既补过上巳节的习俗,又探访了隐居的仙人,体现了他对传统节日的尊重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何来瑶光星,散落亿万千”一句,诗人将满天繁星比作瑶光星,形象地描绘了星空的璀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高洁。接下来,“朗然自高洁,白云巢其颠”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高洁之气,白云仿佛是高洁的象征,栖息在山巅之上。

“桃花如妖女,特以浓见怜。李花如静女,乃以淡更妍”通过桃花与李花的比喻,分别描绘了两种不同风格的美:桃花妖娆,李花素雅。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暗含了诗人对雅俗之分的理解,认为真正的美不应被世俗的眼光所局限。

“是中分雅俗,不为肉眼传”强调了美的多样性,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或欣赏到其中的深意。这反映了诗人对美的深刻见解,以及对传统审美观念的反思。

“溯昔长溪屐,蹉跎且廿年”回忆起过去二十年间,诗人曾多次沿着长溪行走,留下了深深的足迹,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个人经历的累积。

“故人化异物,春露委荒阡”则是对逝去亲人的哀悼,他们已化为异物,春露洒落在荒凉的坟墓上,充满了淡淡的哀愁。

最后,“浩歌感禊事,碧水生寒烟”以浩歌表达对传统节日的感慨,碧绿的水流生出寒烟,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和情感的深度。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传统、亲情以及个人经历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全祖望

全祖望
朝代:清   字:绍衣   号:谢山   籍贯: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   生辰:1705-1755

全祖望(1705-1755),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字绍衣,号谢山,学者称谢山先生,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人。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猜你喜欢

山翁

重叠春风面,高低雪满头。

渠无生老相,孤峻罕人游。

(0)

鹧鸪天.閒窗遣兴,调寄鹧鸪天

远近鸣蜩迭送声。浮空云影弄阴晴。

小斋镇日明窗启,不待迎秋气自清。

同鹤梦,共鸥盟。坐观垂钓水盈盈。

荷香趁暝来寻我,藤榻初眠未掩荆。

(0)

秋霖

十年北地无霖雨,甲戌秋阴不肯晴。

阅世残人支病骨,殷周家狗乱深更。

泥涂绝险输归载,江海皆沉垫我萌。

一念未完今日事,灯前还对顾忠清。

(0)

颂古三十六首·其九

一物不为,千圣不识。静夜霜钟,澄潭秋月。

清音绝听,清影难窥,药峤石头曾未知。

(0)

偈颂七十二首·其六

三界惟心,万法惟识。

譬如掷剑挥空,莫论及与不及。

真不掩伪,曲不藏直。

(0)

颂古三首·其二

师姑元是女人作,百衲禅僧多罔措。

雁回沙塞口衔芦,燕绕红梁浑不顾。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洪子舆 徐商 甄后 吴隐之 李勋 左芬 程邃 乙支文德 洪天锡 周处 贾充 韩肖胄 孙周卿 崔子向 封彦卿 乐昌公主 孙偓 刘羲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