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道成微哂,时情付绝言。
凤兮衰已尽,犬也吠何繁。
轻重忧衡曲,妍媸虑镜昏。
方忻耳目净,谁到翟公门。
吾道成微哂,时情付绝言。
凤兮衰已尽,犬也吠何繁。
轻重忧衡曲,妍媸虑镜昏。
方忻耳目净,谁到翟公门。
这首诗是唐代女词人李群玉的作品。从内容来看,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处境和内心情感的独特体验。
“吾道成微哂”一句,通过自嘲的口吻,表现出诗人对于自己道德或理想已经名存实亡的无奈。这种自我否定的语气,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差距的深刻感受。
“时情付绝言”表明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和感慨寄托于语言之中,但又感到话语的有限和无力。这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也是对时代和社会的一种批判。
接下来的“凤兮衰已尽,犬也吠何繁”则采用了典故(《诗经·国风·凤飞》:“凤飞逝兮,凤歇矣兮。凤集兮鸾,凤歧兮室。”),将自己比作已经失去光彩的凤凰,而将周围的人比喻为吠声不息的小犬。这既是对个人命运的哀叹,也是对周遭环境的辛辣讽刺。
“轻重忧衡曲,妍媸虑镜昏”则更深入地探讨了诗人内心世界。诗人通过对比轻重的忧愁和面容在镜中的反射,表达了自己对于外貌与内心之间矛盾的思考。
最后,“方忻耳目净,谁到翟公门”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淡然态度。诗人希望保持自己的清净,同时也表现出对那些不愿意来访自己(翟公门)的人的淡漠。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多重比喻和隐喻,深刻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以及她对于自我价值、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切感悟。
三边伊昔喜延枚,每向良辰命宴杯。
几遇雪天留兔苑,尝因风赋重兰台。
锦衣宽病恩何厚,琳馆甘闲老未催。
白首又同吹菊会,且将愁臆暂时开。
待月中秋欲共欢,不堪阴晦阻群观。
宾归已彻青油幕,云绽聊窥白玉盘。
就榻酒狂平未歇,据鞍吟苦得应难。
孀娥此夕潜何甚,专要人将别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