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拟古别离二首·其一》
《拟古别离二首·其一》全文
明 / 陶益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萧萧芦叶黄,良人戍朔方。

冉冉岁云暮,四野肃寒螀。

褰帏露新月,拥褐有微霜。

感此竟不寐,信是可怜伤。

星言望天末,晓出问河梁。

折柳差犹在,歧路靡或忘。

何日胡尘灭,凤兮归故乡。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妻子在寒冷冬夜思念远征丈夫的情景。首句“萧萧芦叶黄”以芦苇的凋零渲染了秋末冬初的凄凉氛围,暗示着主人公内心的哀愁。接着“良人戍朔方”,点明丈夫远赴边疆,远离家乡,为国守卫,表达了对丈夫的敬仰与担忧。

“冉冉岁云暮,四野肃寒螀”两句,通过时间的流逝和四周环境的肃杀,进一步强化了孤独与思念之情。“褰帏露新月,拥褐有微霜”描绘了主人公夜晚独自面对新月,身披薄衣,感受微霜的场景,形象地表现了她的寂寞与寒冷。

“感此竟不寐,信是可怜伤”直抒胸臆,表达了因思念而难以入眠的痛苦心情,以及对丈夫深深的怜惜。接下来,“星言望天末,晓出问河梁”描述了主人公在深夜中抬头望星,清晨出门寻找道路的情景,体现了她对丈夫的深切牵挂与寻觅。

“折柳差犹在,歧路靡或忘”中的“折柳”是古代送别时的习俗,象征着离别与不舍。即使丈夫远行,她仍记得折柳的情景,不忘归途,体现了深厚的情感纽带。最后,“何日胡尘灭,凤兮归故乡”表达了对和平与团圆的渴望,期盼战争结束,丈夫能够平安归来,与家人团聚。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深沉的别离之痛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思乡别离之作。

作者介绍
陶益

陶益
朝代:明

陶益(一五二○?—一六○○?),字允谦,号练江居士、江门迂客。其祖本为郁林人,附籍新会。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以明经授江西永新训导。读书博学强记,精易通理。尝日集诸生,讲白沙之学于明伦堂;又构樾墩书屋,读书其中。抚按交荐,以目疾辞归,年八十卒。著有《练江子樾墩集》。清顾嗣协《冈州遗稿》卷五、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一有传。
猜你喜欢

送郑司训

朝散逡巡下玉墀,駪駪去骑趣歌骊。

分携共惜杨花暮,归去新尝荔子时。

海上诸生传笥业,天涯游子动乡思。

及门故友应相问,为语萧疏鬓已丝。

(0)

送傅少岩巡按贵州

颖国流风不乏贤,如君文采自翩翩。

殿中日照宫花绣,柱后风清贵竹烟。

谏议旧持金马节,西南重拟白狼篇。

幨帷驻处应相忆,可少缄书过雁前。

(0)

寄哭缪方石四首·其三

往时并马出京华,共指沧洲结钓槎。

回首旧盟寒鹿豕,惊心新岁在龙蛇。

阮生从此虚双屐,庄子凭谁说五车。

欲上望乡台送目,不禁魂断后归鸦。

(0)

寄哭缪方石四首·其一

政术文章两擅名,青云白石独留情。

一官鸡肋知谁巧,几载莬裘早自营。

人世若逢金鼎就,帝居已促玉楼成。

天涯一掬生刍泪,洒向何年宿草青。

(0)

魏衡宇自叙南来会邀登太慈阁有诗见贻赋此酬之

万里长风吹鬓来,数枝寒菊傍人开。

乡台仍向天边望,游客新从海上回。

共倚修阑延暮照,更传佳句壮秋杯。

独怜高调谁堪和,自古阳春属楚材。

(0)

至家

归来尘土梦初醒,水满溪潭草满汀。

园社惊心三月燕,江湖回首五秋萤。

提携自爱卢生杖,寂寞人疑杨子亭。

扰扰蓬踪浑未定,徘徊空负故山青。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郭苍 瞿式耜 李义府 萧悫 蔡确 长孙无忌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李密 汪之珩 李好古 子兰 蒲松龄 林古度 颜之推 张溥 方维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