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灯火误牛衣,晚岁才能悟昨非。
雨笠半攲将犊去,丝车细捲趁蛾飞。
粟生烧地山宜老,草烂新畬水正肥。
莫道劳生何日息,迩来是事喜忘机。
半生灯火误牛衣,晚岁才能悟昨非。
雨笠半攲将犊去,丝车细捲趁蛾飞。
粟生烧地山宜老,草烂新畬水正肥。
莫道劳生何日息,迩来是事喜忘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反思。首句“半生灯火误牛衣”,以“灯火”象征知识或学问,而“牛衣”则是简陋的农具,暗示诗人过去半生在追求学问的过程中可能忽略了实际生活的价值。接着,“晚岁才能悟昨非”表明诗人到了晚年才意识到年轻时的追求可能并非完全正确或有意义。
“雨笠半攲将犊去,丝车细捲趁蛾飞”两句,生动描绘了农人在雨中赶着小牛,利用丝车捕捉飞蛾的情景,展现了农耕生活的艰辛与细致。这里不仅体现了劳动的辛苦,也蕴含了对自然界的尊重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粟生烧地山宜老,草烂新畬水正肥”则进一步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理解与顺应。诗人认为,山地适合种植粟米,因为经过火烧后的土地更有利于作物生长;而草木腐烂后形成的肥沃土壤,则是新开垦田地的最佳条件。这不仅是对农业知识的运用,也是对自然界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深刻体悟。
最后,“莫道劳生何日息,迩来是事喜忘机”表达了诗人对忙碌生活的态度转变。他不再抱怨生活的劳苦,反而在日常琐事中找到了乐趣,学会了放下心机,享受简单纯粹的生活。这种转变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重新思考,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情感体验。
养禽贵养鹤,种树贵种松。
鹤本辽阳仙,松本徂徕公。
君家老鹤白如雪,万里飞翔乃所悦。
君家老松青如山,百围偃蹇那可攀。
鹤兮鹤兮时高举,上寥廓兮下沧渚。
西过悬圃啄青泥,不逐鸱鸮争腐鼠。
松兮松兮但孤撑,蟠后土兮参青冥。
历谙寒暑百不变,肯与桃李争浮荣。
呜呼此松与此鹤,阅世千年但如昨。
彤庭沈沈月华满,珠帘暗带红霞捲。
春光常在绣帏中,化机不属天工管。
金壶谩泻琼瑶浆,壶中一刻如年长。
舞腰袅袅轻贴地,遏云音乐催高翔。
别院风光春正好,银烛高烧照晴昊。
警露非无阆苑禽,听歌自有天山鸟。
窗前琪树摇玲珑,玉炉香烬落花风。
纫衣自习越溪事,那知银箭浮铜龙。
霄汉低回天咫尺,抱衾拥帚皆恩泽。
素娥薄相为僭趋,女伴相逢不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