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饯杨同知任满西归》
《饯杨同知任满西归》全文
元 / 蒲道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道傍笳鼓记迎新,又作长亭惜别人。

千里畏途成雅俗,一言寒谷变阳春。

朝廷有意归杨震,父老无从借寇恂。

金印此行如斗大,西还遥望使车尘。

(0)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蒲道源的《饯杨同知任满西归》描绘了送别官员归乡的场景,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对官员为官之德的赞誉。

首句“道傍笳鼓记迎新”,以笳鼓之声渲染出迎接新官上任时的热闹气氛,暗示了杨同知在此前的任职期间,为地方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接着“又作长亭惜别人”一句,笔锋一转,描绘了在离别之际,人们依依不舍的情景,表达了对杨同知离去的惋惜之情。

“千里畏途成雅俗,一言寒谷变阳春”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杨同知的为官行为比作能化险为夷、化冷为暖的力量,形象地展现了他不仅在治理上有卓越的才能,更能在言语中传递温暖与希望,使原本艰难困苦的地方变得充满生机与活力。

“朝廷有意归杨震,父老无从借寇恂”则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进一步赞扬了杨同知的忠诚与清正,表达了朝廷对其归乡的期待以及地方百姓对他的怀念与不舍。

最后,“金印此行如斗大,西还遥望使车尘”以金印的大小来比喻杨同知此次归乡的分量,既体现了其官职的重要,也暗示了他为官生涯的辉煌。同时,遥望使车尘,寄托了人们对杨同知归途的牵挂与祝福,以及对他在未来无论身处何方都能继续发挥光和热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杨同知为官之德的高度赞扬,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官员道德品质的重视与推崇,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深情与祝福。

作者介绍

蒲道源
朝代:元

蒲道源(1260~1336),元代散曲家,诗人,字得之,号顺斋。世居眉州青神县(今属四川省),后徙居兴元南郑(今属陕西省)。初为郡学正,皇庆二年(一三一三)征为翰林编修,进应奉,迁国子博士,延祐七年(一三二〇)辞归。年七十被召为陕西儒学提举,不赴。著有《闲居丛稿》。他所著的《闲居丛稿》,平实显易,有承平之风。
猜你喜欢

公退言怀

吏胥围绕簿书堆,病眼昏昏素发垂。

已觉文章无用处,不归田里待何时。

两衙决事官差我,五日延英诏问谁。

赖有古人踪迹在,只应蘧宁是吾师。

(0)

周秀实以近多读书少对棋有诗及之因以寄

识情变易须臾期,躁动未得安无为。

幽思伤神静生苦,游艺且复招僧棋。

棋中趣味亦何有,胜负纷纷翻覆手。

分排事外杂窥图,得失坐中分好丑。

要须忘年在书史,不出空斋见千里。

昏尘积习要揩磨,晚学未应谈至理。

终当谢遣惠子琴,不挂一弦存五音。

日损其半思虑尽,此道孰知无古今。

(0)

再酬杜倅两诗用前韵·其一

报道春风莫便回,少陵准拟作诗材。

公然背我堂堂去,略不随人得得来。

花占三春官已满,河专一壑幕初开。

已知风物长流转,得举朱弦且拂埃。

(0)

煮泉亭

昔人来去本无情,世自贪贤为结亭。

身在云间天缭绕,梦无尘事性疏灵。

撑肠大欠五千卷,拄眼今看万叠青。

景物却因闲处见,前贤诗已说丁宁。

(0)

奉酬秀实报章外以前韵示谑且闻灼艾次韵

早冲料峭别岩扉,惜别音容意自知。

道上每因同客笑,箧中常恨少君诗。

饱参静定推先觉,苦炙虚空得下医。

菽韭盘空春睡起,伯仁还遇火攻时。

(0)

大明老僧年七十五日诵法华一部

自怜双目眯尘沙,老欲依僧半在家。

世上何人销永日,如君七轴妙莲华。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麹信陵 常楚老 李澣 窦弘余 道潜 黄炎培 丰子恺 朱光潜 唐弢 陆轸 宋光宗 赵必象 顾德辉 袁袠 夏明翰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