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失调燮,岁事成大饥。
我闻江湖间,细民竞流离。
疗饥已无食,卒岁还无衣。
民穷聚为盗,自古诚有之。
不谓严冬日,宛如暮春时。
里闾疫疠起,灾迍逮婴儿。
今已岁残腊,不见雪片飞。
中夜不能寐,念此方涕洟。
上天复赫怒,雷声震四维。
骤雨相继作,奔电仍交驰。
连夕不能止,远近俱忧疑。
我心更惊愕,倍畏天之威。
炷香拜庭下,再三为民祈。
愿天正时令,顺行无逆施。
反雷变作雪,盈尺以为期。
庶几宇宙内,物物各得宜。
阴阳失调燮,岁事成大饥。
我闻江湖间,细民竞流离。
疗饥已无食,卒岁还无衣。
民穷聚为盗,自古诚有之。
不谓严冬日,宛如暮春时。
里闾疫疠起,灾迍逮婴儿。
今已岁残腊,不见雪片飞。
中夜不能寐,念此方涕洟。
上天复赫怒,雷声震四维。
骤雨相继作,奔电仍交驰。
连夕不能止,远近俱忧疑。
我心更惊愕,倍畏天之威。
炷香拜庭下,再三为民祈。
愿天正时令,顺行无逆施。
反雷变作雪,盈尺以为期。
庶几宇宙内,物物各得宜。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饱受灾害的社会画面,通过对自然界和人间疾苦的描述,反映出诗人对于天道失衡、民生疾苦的深刻感慨。全诗以阴阳失调为起点,展开了一系列因自然灾害而引发的人间苦难,从饥饿到寒冷,从疾疫到盗贼,再到对上天的恐惧与祈愿,每一句都渗透着深切的同情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通过“细民竞流离”、“民穷聚为盗”等词语,展现了人民在灾难面前的无奈与绝望。同时,通过“中夜不能寐,念此方涕洟”一句,也表达了诗人个人的深切忧虑和不忍之心。
在后半部分,诗人转向对上天的祈求,希望能够恢复自然秩序,带来雪而非暴雨雷电,以解民困。这不仅体现了古代人们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和谐社会、顺应自然法则的美好愿望。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篇优秀的纪实诗,同时也是一种深刻的社会批评。
梦回闻汝读书声,如听箫韶奏九成。
且要沈酣向文史,未须辛苦慕功名。
人人本性初何欠,字字微言要力行。
老病自怜难预此,夜窗常负短灯檠。
皤其腹,缄其口。
上如覆盎下如臼,匪卮而漏瓶而守。
小儿宝之比钱薮,使我空囊日见丑。
瘦妻笑扑手,急为小儿剖。
今日餦餭馎饦百不有,他日逡巡与耶试取酒。
汉缿前,唐匦后,肖物于兹得八九。
那知周庙间,欹器垂铭久。
格人元龟宁尔咎,且待朝来廪饩关,恣尔高擎画叉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