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道宫墙在,清秋雨露多。
礼分三献肃,乐奏九成和。
夜静传金柝,庭虚听玉珂。
归途灯火远,星斗耿天河。
吾道宫墙在,清秋雨露多。
礼分三献肃,乐奏九成和。
夜静传金柝,庭虚听玉珂。
归途灯火远,星斗耿天河。
这首诗描绘了仲秋时节,国学举行祭祀活动的庄严与肃穆氛围。首句“吾道宫墙在”点明地点,暗示祭祀场所的神圣性。接着,“清秋雨露多”以自然景象渲染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凉意的氛围,为后续描述铺垫情感基调。
“礼分三献肃,乐奏九成和”两句,通过“三献”和“九成”的仪式细节,展现了祭祀活动的庄重与和谐,体现了古代礼仪的严谨与美感。其中,“三献”指的是古代祭祀时向神灵或祖先献上三次祭品的仪式,“九成”则可能指音乐演奏的次数或层次,象征着对神灵的崇高敬意和虔诚之心。
“夜静传金柝,庭虚听玉珂”描绘了夜晚祭祀时的场景,金柝(古代军队中用于传递信号的器具)的声音在寂静的夜晚回响,玉珂(装饰马鞍的玉饰)的碰撞声在空旷的庭院中清晰可闻,这些细节进一步强化了仪式的庄重与肃穆感。
最后,“归途灯火远,星斗耿天河”以诗人归途所见的景象收尾,灯火在远处闪烁,银河中的星星明亮而恒定,这样的画面既美丽又富有哲思,仿佛在暗示着祭祀活动不仅是一次仪式性的行为,更是一种连接过去与未来、人与宇宙之间精神上的沟通与对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仲秋国学祭祀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古代文化中对仪式、礼仪的重视,以及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的和谐共存关系,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北风掠地天欲晴,街东街西人不行。
山城早闭灯火静,霜月自照鸱鸦鸣。
一檐梅意春欲动,星斗阑干天宇空。
一生爱梅复欲月,独酌月明花作供。
南楼鼓寒声重迟,醉眼看花越更奇。
牵衣儿女催翁归,翁醉正赋寒梅诗。
濯枝雨乾溪水碧,西南天高月斜白。
谁家醉竹生莓墙,一本风烟三十尺。
去时箫鼓红梅灯,青秧白水蝌蚪鸣。
梦寻北湖弄素月,一叶醉度琉璃城。
残编断砚烟雨湿,短衣小冠尘土涩。
回头不敢望前程,九十九峰如笋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