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琐来学子,从我问古风。
谓言古之人,学不求世功。
以其明智馀,施与天下同。
能知学为身,自不恤穷通。
童子顾我笑,是言得无蒙。
斯道使可遵,曾不闻父翁。
谓言童子归,益自谋厥躬。
吾不能尔言,亦不必尔从。
琐琐来学子,从我问古风。
谓言古之人,学不求世功。
以其明智馀,施与天下同。
能知学为身,自不恤穷通。
童子顾我笑,是言得无蒙。
斯道使可遵,曾不闻父翁。
谓言童子归,益自谋厥躬。
吾不能尔言,亦不必尔从。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场景:一位学者在教育学生,讨论古代的学习风格。诗中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功名的学习态度,即学习不应仅追求现实中的功效或成就,而是应该注重个人修养和智慧的提升。"以其明智馀,施与天下同"一句,强调了学者应当以自己的智慧去关照和贡献于世界。
诗中还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一种师生关系的亲密与互动。童子(学生)的笑容和归向,象征着知识的传承和个人的成长。而最后学者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即尽管不能完全遵循某种固定的言论,也不必然要跟随他人的观点,这体现了一种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的精神。
整首诗通过对古风学习的探讨,传递出一种崇尚智慧、追求个人修养,并且强调独立思考的教育理念。
五月黄梅时,阴气蔽远迩。
浓云连晦朔,菰菜生邻里。
落日烧霞明,农夫知雨止。
几悲衽席湿,长叹垣墙毁。
曭朗天宇开,家族跃以喜。
涣汗发大号,坤元更资始。
散衣出中园,小径尚滑履。
池光摇万象,倏忽灭复起。
嘉树如我心,欣欣岂云已。
黑云兵气射天裂,壮士朝眠梦冤结。
祖龙一夜死沙丘,胡亥空随鲍鱼辙。
腐肉偷生三千里,伪书先赐扶苏死。
墓接骊山土未乾,瑞光已向芒砀起。
陈胜城中鼓三下,秦家天地如崩瓦。
龙蛇撩乱入咸阳,少帝空随汉家马。
鸣棹下东阳,回舟入剡乡。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
地气秋仍湿,江风晚渐凉。
山梅犹作雨,溪橘未知霜。
谢客文逾盛,林公未可忘。
多惭越中好,流恨阅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