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学子》
《学子》全文
宋 / 王令   形式: 古风

琐琐来学子,从我问古风。

谓言古之人,学不求世功。

以其明智馀,施与天下同。

能知学为身,自不恤穷通。

童子顾我笑,是言得无蒙。

斯道使可遵,曾不闻父翁。

谓言童子归,益自谋厥躬。

吾不能尔言,亦不必尔从。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ué
sòng / wánglìng

suǒsuǒláixuécóngwènfēng

wèiyánzhīrénxuéqiúshìgōng

míngzhìshītiānxiàtóng

néngzhīxuéwèishēnqióngtōng

tóngxiàoshìyánméng

dào使shǐzūncéngwénwēng

wèiyántóngguīmóujuégōng

néngěryáněrcóng

翻译
纷至沓来的学子们,向我询问古人的风尚。
他们说古人学习,并非追求世俗的功名。
因为他们的智慧富余,愿意将其分享给天下人。
懂得学习是为了自身,自然不会忧虑困厄或显达。
孩童看着我笑,是否觉得我说的话有些蒙昧。
这道理如果可以遵循,我父亲从未这样教导过。
他们说孩童回去后,会更加自我谋划人生。
我无法如此表达,你们也不必完全听从我的话。
注释
学子:学生。
从:听从。
古风:古代的风气或学问。
世功:世俗的功名利禄。
施与:给予,分享。
恤:忧虑。
穷通:困厄和显达。
蒙:蒙昧,不明了。
遵:遵循。
父翁:父亲。
谋:谋划。
尔: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场景:一位学者在教育学生,讨论古代的学习风格。诗中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功名的学习态度,即学习不应仅追求现实中的功效或成就,而是应该注重个人修养和智慧的提升。"以其明智馀,施与天下同"一句,强调了学者应当以自己的智慧去关照和贡献于世界。

诗中还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一种师生关系的亲密与互动。童子(学生)的笑容和归向,象征着知识的传承和个人的成长。而最后学者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即尽管不能完全遵循某种固定的言论,也不必然要跟随他人的观点,这体现了一种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的精神。

整首诗通过对古风学习的探讨,传递出一种崇尚智慧、追求个人修养,并且强调独立思考的教育理念。

作者介绍
王令

王令
朝代:宋   生辰:1032~1059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猜你喜欢

雍台歌

太子池南楼百尺,入窗新树疏帘隔。

黄金铺首画钩陈,羽葆停幢拂交戟。

盘纡阑楯临高台,帐殿临流鸾扇开。

早雁惊鸣细波起,映花卤簿龙飞回。

(0)

晚霁中园喜赦作

五月黄梅时,阴气蔽远迩。

浓云连晦朔,菰菜生邻里。

落日烧霞明,农夫知雨止。

几悲衽席湿,长叹垣墙毁。

曭朗天宇开,家族跃以喜。

涣汗发大号,坤元更资始。

散衣出中园,小径尚滑履。

池光摇万象,倏忽灭复起。

嘉树如我心,欣欣岂云已。

(0)

祖龙行

黑云兵气射天裂,壮士朝眠梦冤结。

祖龙一夜死沙丘,胡亥空随鲍鱼辙。

腐肉偷生三千里,伪书先赐扶苏死。

墓接骊山土未乾,瑞光已向芒砀起。

陈胜城中鼓三下,秦家天地如崩瓦。

龙蛇撩乱入咸阳,少帝空随汉家马。

(0)

舟行入剡

鸣棹下东阳,回舟入剡乡。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

地气秋仍湿,江风晚渐凉。

山梅犹作雨,溪橘未知霜。

谢客文逾盛,林公未可忘。

多惭越中好,流恨阅时芳。

(0)

过南城县麻姑山·其一

似前如却玉堆堆,薄带轻烟翠好裁。

斜倚兔钩孤影伴,校低仙掌一头来。

盘疑虎伏形难写,展认龙拿势未回。

惊讶昔人曾羽化,此中争不接瑶台。

(0)

嘲李端端·其一

黄昏不语不知行,鼻似烟窗耳似铛。

独把象牙梳插鬓,昆崙山上月初明。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韩崶 刘绘 陈克家 端木国瑚 朱服 薛稷 孔融 文益 李存勖 程晋芳 赵惇 江天一 应玚 杨士琦 司马槱 孟云卿 邓牧 叶清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