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避寇入城寓居官廨》
《避寇入城寓居官廨》全文
明 / 孙承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避寇此来居,兼旬伏暑馀。

高城鸣柝后,落日闭门初。

风月自清景,帘栊非故庐。

草堂时在望,竹影上窗虚。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避难入城后,在官署中寓居的情景。首句“避寇此来居”,点明了诗人的处境和行动原因,暗示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接着,“兼旬伏暑馀”一句,不仅交代了时间跨度,也通过“伏暑”二字,形象地描绘了夏日酷热的环境,为读者营造了一种压抑而紧张的氛围。

“高城鸣柝后,落日闭门初”两句,通过“高城”、“鸣柝”、“落日”、“闭门”等意象,勾勒出一幅边城傍晚时分的宁静画面。城楼上响起的柝声,象征着边防的警戒,而“落日闭门初”则透露出一种归家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营造出一种既安宁又略带忧郁的情感氛围。

“风月自清景,帘栊非故庐”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体验。虽然身处“清景”的风月之中,但“帘栊”却不再是熟悉的“故庐”,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往昔生活的怀念与向往。这里的“清景”与“故庐”的对比,既是对当前处境的客观描述,也是内心情感的深刻流露。

最后,“草堂时在望,竹影上窗虚”两句,以“草堂”和“竹影”作为意象,寄托了诗人对宁静生活和自然美景的向往。尽管身处异乡,但心中仍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竹影映照在窗上,虚实之间,蕴含着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避难期间复杂而微妙的心理状态,以及对自由、安宁生活的深切渴望。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的情感表达显得尤为真挚和动人。

作者介绍
孙承恩

孙承恩
朝代:明

(1485—1565)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猜你喜欢

西江月·其六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黄泉多少奇才。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0)

郡斋即事

三出专城鬓似丝,斋中萧洒过禅师。

近疏歌酒缘多病,不负云山赖有诗。

半雨黄花秋赏健,一江明月夜归迟。

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

(0)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0)

闻茉莉香·其一

日收炎照沈沈去,月放凉光冉冉回。

茉莉一如知我意,并从轩外送香来。

(0)

秋山二首·其一

休道秋山索莫人,四时各自一番新。

西风尽有东风手,柿叶枫林别样春。

(0)

行路难三首·其一

君不见担雪塞井空用力,炊砂作饭岂堪食。

一生肝胆向人尽,相识不如不相识。

冬青树上挂凌霄,岁晏花凋树不凋。

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行路难,行路难,何处是平道。

中心无事当富贵,今日看君颜色好。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杨继盛 赵汝腾 林季仲 陈元光 关汉卿 宋荦 苏曼殊 唐彦谦 刘墉 毕自严 刘筠 胡铨 萧衍 陈子昂 范祖禹 舒邦佐 宋湘 袁中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