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出专城鬓似丝,斋中萧洒过禅师。
近疏歌酒缘多病,不负云山赖有诗。
半雨黄花秋赏健,一江明月夜归迟。
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
三出专城鬓似丝,斋中萧洒过禅师。
近疏歌酒缘多病,不负云山赖有诗。
半雨黄花秋赏健,一江明月夜归迟。
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郡斋即事》,诗人以自我写照的方式,描绘了自己在郡斋中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首句“三出专城鬓似丝”,形象地刻画了诗人多次出任地方官职后,岁月流逝,两鬓已斑白的形象,流露出一丝岁月沧桑之感。接下来,“斋中萧洒过禅师”表达了诗人虽身处繁忙政务之中,却能保持内心的清净与超脱,常去拜访禅师,寻求精神上的慰藉。
“近疏歌酒缘多病”,诗人因身体多病而减少了宴饮游乐,这体现了他对健康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不负云山赖有诗”则表明,虽然不能尽情享受世俗欢乐,但通过诗歌创作,诗人得以寄托情感,排遣忧愁,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并未减少。
“半雨黄花秋赏健”描绘了秋天雨后欣赏菊花的情景,诗人即使在身体欠佳时,仍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一江明月夜归迟”则写出了诗人夜晚赏月,流连忘返的画面,表现出他对宁静夜晚和皎洁月色的深深喜爱。
最后两句“世间荣辱何须道,塞上衰翁也自知”,诗人以“衰翁”自比,表达出对世事荣辱的淡泊,认为无需过多言说,自己心中有数,即使身处边塞,也能体会到人生的况味。整首诗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观和坚韧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