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铸袈裟图久住,谁能著得自元超。
蒲牢设拟鲸鱼发,也似钟声披七条。
铁铸袈裟图久住,谁能著得自元超。
蒲牢设拟鲸鱼发,也似钟声披七条。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弘历所作的《再题灵岩寺八景(其五)铁袈裟》。诗中以“铁铸袈裟图久住”开篇,巧妙地将铁袈裟与长久驻留联系起来,暗示了铁袈裟的坚固与永恒。接着,“谁能著得自元超”一句,通过反问表达了对能够穿上如此坚固袈裟的高僧的敬仰之情。
“蒲牢设拟鲸鱼发,也似钟声披七条”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铁袈裟比作蒲牢(传说中的龙子,常置于钟上),并想象它如同鲸鱼之发,发出的钟声仿佛能披覆七条,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铁袈裟的宏伟与庄严,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佛法深邃力量的赞叹。
整首诗通过对铁袈裟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物质上的坚固,更蕴含了精神上的永恒与庄严,体现了佛教文化中对于坚韧不拔、超凡脱俗的追求。弘历作为乾隆皇帝,其诗歌往往兼具皇家气派与文人风骨,此诗亦不例外,既展现了对宗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又体现了对自然与艺术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