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阁横霄汉,金容泯古今。
风幡底参偈,泉石此娱心。
隐楯窥明镜,循岩听暗琴。
从来耽静地,是处畅幽襟。
杰阁横霄汉,金容泯古今。
风幡底参偈,泉石此娱心。
隐楯窥明镜,循岩听暗琴。
从来耽静地,是处畅幽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超然的景象,诗人以“杰阁横霄汉,金容泯古今”开篇,将宏伟的建筑与永恒的佛像置于广阔的天空之下,寓意着精神的超越与时间的无垠。接下来,“风幡底参偈,泉石此娱心”,通过自然界的微动与静物,表达了内心的感悟与愉悦,仿佛在风中幡动中参悟佛法,在泉水与岩石间找到心灵的慰藉。
“隐楯窥明镜,循岩听暗琴”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隐楯(可能指隐蔽的栏杆)窥视明镜,暗示着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循岩听暗琴,则是通过倾听隐藏在山岩间的琴声,象征着对自然和谐与内在音乐的感知。最后,“从来耽静地,是处畅幽襟”,总结了诗人对宁静之地的热爱和在其中自由舒展心灵的体验,表达了对精神自由与自然和谐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曷名古灵洞,异迹相流传。
穗女占岁稔,石犁蹊人田。
石牛食禾黍,饱向高冈眠。
淤泥五仓化,石楼塘中莲。
形影昼不见,斗月扬婵娟。
语似燕罔两,物迹犹依然。
无乃好事者,谬悠开其端。
久矣然疑蓄,对景费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