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子津梁久,吾哀孰启予。
瓦棺秋下榻,鼠穴午回车。
竹色栖残磬,人声静梵鱼。
我眠君莫去,禅室鸟啼初。
知子津梁久,吾哀孰启予。
瓦棺秋下榻,鼠穴午回车。
竹色栖残磬,人声静梵鱼。
我眠君莫去,禅室鸟啼初。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一位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与追思。通过“知子津梁久”,诗人表达了对故友长久以来在人生道路上给予指导和帮助的感激之情。“吾哀孰启予”则流露出诗人面对友人离世时内心的悲痛与无助。
“瓦棺秋下榻,鼠穴午回车。”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友人去世后,其居所的冷清与荒凉,秋风中瓦棺旁空无一人,午后的车马声也仿佛是回忆中的回响,暗示着友人已不在人世。
“竹色栖残磬,人声静梵鱼。”竹林中残留的钟声,与寂静的僧侣生活形成对比,进一步渲染了哀伤的氛围。而“梵鱼”一词,既指佛教中的鱼形法器,也暗含了对友人信仰的尊重与怀念。
最后,“我眠君莫去,禅室鸟啼初。”诗人希望友人在自己休息时不要离开,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依恋。同时,禅室中鸟儿的啼鸣,既是自然界的声响,也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永恒,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无奈与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营造,展现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深情悼念,以及对生命、友情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
梦短成烟,身轻逐絮,好倩晓风扶定。
蜂须慢惹,蛛网潜穿,不怕妒花风劲。
还向树底幽寻,埋玉泥香,瘗愁径冷。
怨东皇何事,催将春去,付将悽哽。
空记忆、艳夺朝霞,娇笼凉月,几费词人吟咏。
珠帘望里,玉笛声中,飞过阑干无影。
惆怅留仙,未能盼断珊珊,容消金镜。
便重来有约,只恐莺盟难證。
咏絮才高,量珠聘薄,春人冰透冬心。
拥髻凄然,知它翠袖寒深。
邮亭一夜闲灯火,谅迢迢、梦冷秋衾。不风流。
羔酒谁家斗帐销金。
莲胎纵把荷丝杀,奈桥霜店月。
煮鹤烧琴,彩笔题残,杜兰香去难寻。
更无铃索将花护,怕天涯、绿叶成阴。
仅生绡,供养云烟,添写愁吟。